第一百章 为了未来(1 / 2)

加入书签

在个人电脑行业,AIM公司是绝对的新人,大部分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好像突然就冒出来了,然后惊呆所有人。

AIM公司的一切都是新的,就连高管都是刚招的,名叫大卫.希尔。其他员工也一样,都是新人。

因为研发部门在国内,所以他们那边更像是个大号经销商,工作内容不外乎收货出货,然后开拓新的市场。

京城,徐柠已经回来好几天了,工作积累了一堆。大部分是生产方面的,现在的产量太低了,而销售情况又那么热,急需扩大产能。

“我们已经在大量招人了,但工人还是不够。我们跟津市无线电厂跟沪市那边的厂子联系,向他们借调一批工人,双倍工资。”办公室,陆明心情复杂的汇报着工作。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两千多台电脑,还没怎么着呢就卖光了。这可是电脑,不是鞋。

一台三百到五百美元的利润,这就八九十万美元到账了。

果然,高科技才是暴利!

徐柠摆弄着手里的鼠标,说道:“那也好, 但有一点,质检这一关一定要把好, 宁愿控制产量少赚一点也要保证质量。”

“明白。”

“还有别的事吗?”

“还有一个。”陆明犹豫了一下, 道:“现在产品也做出来了, 之前说研发处理器的事?你看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之前说好的,先把产品做出来, 然后就要攻克核心零件,重中之重当然是处理器。这是所有人心里憋的一口气,产品最核心的零件用进口货, 总让人不怎么舒服。

徐柠点点头,“这是个系统性的工作,得仔细计划。先招人吧,看能招到多少人,再做别的打算。”

“招人是没问题的。”陆明说道:“这两年国内不少研发项目因为缺经费都下马了, 很多人没地方去。我们很快就能搭起一个研发班底。”

“哦?”徐柠来了兴趣, “那你尽量招人, 只要确实有本事就要, 就算现在没有岗位也没事。”

“好。”陆明有些振奋。

“对了,我想起一个事。”徐柠摩挲着手里的钢笔, 道:“我正计划成立一批公司,专门瞄准半导体加工制造上用到的基础技术。你觉得怎么样?没想着能立刻用, 也不图有什么盈利, 就只盯着一个方向钻研那种。”

半导体制造技术,到最后是整体技术水平的竞争,这不是招几个研发人员就够了的。徐柠看重的不是现阶段, 而是几十年后的竞争力。

后来熟知的光刻机,三大核心技术是光源、镜头、精密制造, 随便提出来一个都够一堆公司忙活很多年了。

换个角度来说,后来国内光刻机产业的落后, 是整体技术水平的落后。这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再重视也没用,国内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支持整体技术进步。

光源、镜头加工、精密制造, 这是什么?这是高科技产业尖上的尖尖。就是说大多数高端技术发展到顶,都聚焦到了这几个方面。

到后来, 顶级光刻机就是全球化技术合作的结果,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拿出最好的技术凑成了一台机器。

当然了,这是后来, 光刻机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越来越陡峭的曲线。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第一代接触/接近式光刻机,七十年代第二代光学投影光刻机, 八十年代第三代步进重复光刻机。

这就是目前为止光刻机的发展路径,基本十年一代。第一代光刻机就是个大号的单反相机,能造相机就摸着了造光刻机的门槛,所以早期很多光刻机巨头都是造相机起家的。

到现在第三代,制造工艺踏入亚微米级,制造的精细度飙升了几个数量级。国内在七十年代末就造出了接近式光刻机,跟国外差距只有几年,但现在国外发展到了第三代,国内的基础技术就有些跟不上了。

所以嘛,现在的重点不是把设备造出来,而是打基础,把最基础的几个技术提上来,那设备就是水到渠成。

“要成立一批公司?那么多啊。”陆明却有些茫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