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车厢峡之围(1 / 2)

加入书签

其实,众臣对曹文诏群起围攻,都是因为王立而起!

或者说,众臣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当初,王立在山西赈灾时,不到半年就拉起一支“铁甲锦衣卫”,实在让人眼馋!

去年,曹文诏在西剿贼的同时,又给朱由检拉起一支万人的“骁骑营”!

这些,正是源自山西得天独厚的优势——紧靠长城、有官市、与蒙古接壤、交通便利,有铁有煤!

这么大一块肥肉,让曹文诏横插了一脚,众臣自然不乐意!

曹文诏是王立的部曲,早就全国皆知!

如今,山西境内的流贼已被荡平,正是赶走曹文诏、削弱西厂的大好时机!

昨日的群起弹劾,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今日的朝会上,众臣自然不会罢休!

“皇上,陈总督调集陕西、郧阳、湖广与河南四省兵马,已将流贼围困于车厢峡!

彻底剿灭流贼,指日可待!

相信,不日就有捷报传来!

然而,此战中,山西总兵曹文诏不顾大局、不听调遣,绝不可纵容姑息啊!”

“皇上,据大同总兵满桂、宣化总督张宗衡、宣府总兵陈洪范、巡抚丁魁楚等人密报,曹文诏经常兵出长城,恐有勾结皇太极之嫌啊!”

“报……皇上,边关急报:

皇太极西征察哈尔,追击林丹汗返回,突然兵分两路犯境!

本月六日,大同得胜堡陷落,参将李全自刎殉国;总兵满桂坚守镇羌堡、四城堡,大同一线军情紧急!

本月八日,上方堡陷落,宣府重镇旦夕可破!”

闻报,殿上众臣全都慌了神!

争辩多时,仍无应敌之策!

朱由检咬咬牙,目光移向温体仁:“首辅大人,北关军情紧急,依你所见,应当如何应对?”

“呃……这个……皇太极西征察哈尔,追击林丹汗两千余里,大胜得还,士气正旺,意图不明,不可轻敌;

老臣以为,大同、宣府二镇应当誓死坚守,同时速拨援军!”

此言一出,朱由检失望透顶!

这家伙的话完全正确,但说了等于没说!

殿上众臣全都低头不语,朱由检环视一圈,目光落在侯恂身上:“尚书大人,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应对?”

侯恂稍加思索,看了看温体仁,小心说道:“下官以为,宣化一线兵力单薄,难以久持;

可令宣化诸兵据城坚守,保留实力,拖延时间;

等到万不得以之时,可退守紫荆关和居庸关,以保京师无恙;

西线,满桂在死守镇羌堡与四城堡的同时,可派一支劲旅兵出长城,袭扰八旗军后方之粮道;

如此一来,皇太极就不敢引兵深入山西,又无法沿紫荆关和居庸关袭扰京师,只能无功而退!”

“嗯!尚书大人之言,甚合朕意!”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却有着更多的忧虑:“如今,诸路兵马受陈总督之调遣,围困流贼于车厢峡,胜利在望,不可轻易抽调!

以尚书大人之意,何路兵马可以驰援大同?”

“呃……”

侯恂瞥了一眼温体仁,试探着说道:“兵出长城,袭扰建奴,非骑兵不可为!

老臣以为,唯有抽调山西总兵曹文诏,方可不负使命!”

曹文诏!

又是曹文诏!

从侯恂的目光就能看出,众臣口中的“曹文诏不听调遣”,必是无端的抹黑!

否则,又何须用“抽调”一词?

对此,朱由检并不点破,面带忧虑:“如果曹文诏引兵北上,被困于车厢峡的流贼……

如果有个万一,岂不是功亏一篑?”

“皇上,车厢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流贼被围于此,必会以精兵把守险要隘口;

短时间内,我诸路大军很难攻破;

不过,就算抽走曹文诏,流贼亦不会知道,绝不敢全力杀出!

只要陈总督及时地调兵遣将,死死封堵各处险要,不出三月,流贼必然粮尽自溃!

为了稳妥,老臣斗胆恳请皇上,速调骁骑营前往河南助战!

只要各路兵马齐心协作,必能把流贼彻底剿灭!”

“好!好!好!”

朱由检激动得面红耳赤,连声叫好!

在陕西和山西,曹文诏之所以百战百胜,皆因关宁铁骑的所向披靡!

而今,自己的骁骑营,其装备不亚于关宁铁骑!

数量,更是曹文诏的三倍之多!

曹文诏北上之后,他在车厢峡的防御空缺,正好由骁骑营填补!

只要剿灭了被围在车厢峡的流贼,持续数年的西北叛乱,就能永远地平定!

不过,骁骑营是自己的亲卫禁军,耗银八十多万组建而成!

每月俸禄,更是高达十余万!

绝不可轻易托予别人!

不过,剿贼之事不可草率!

要不,抽调六千骁骑营去往车厢峡,再以四千留驻京师?

如此部署,在关键时候还能驰援紫荆关和居庸关,岂不更加稳?

本来就是嘛!

曹文诏三千骑就能搞定的事,难道六千骁骑营还搞不定!

“传朕口谕:令曹文诏速速引兵驰援北疆,伺机兵出长城,袭扰建奴之粮草后路!

六千骁骑营速速驰援车厢峡,听从陈总督之调遣!”

“皇上英明!”

“皇上英明!”

“皇上英明!”

众臣齐声高呼,朱由检却冷眼环视,心头失望至极!

……

朝中大臣的脏水,以及皇太极犯境的军情,飞鸽传书至四川,王立隐隐有些担心了!

他担心的,并非曹文诏败于皇太极!

而是担心,曹文诏会被“自己人”所害!

这位百战百胜的猛将,原则性问题听从自己的指挥,这点毋庸置疑!

然而,他只是个不折不扣的武将!

说得难听一点,不过是个糙汉子,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面对朝中文臣的脏水,毫无还击之力!

自古以来,武将被文官所害的事例,比比皆是!

武将陷害文臣之事例,却少之又少!

此时的大明,自己看得上的将领,除了袁崇焕和曹文诏以外,再无别人!

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要经营好自己的老巢,少不了武将的大力支持!

舞文弄墨的文官,给我滚一边去吧!

老子一个也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