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殿前互喷 共商国事(2 / 2)

加入书签

只有蒋照业为了拍皇帝的马匹上前反驳道:“卞大人此言差矣。虽然目前两国交战多年,已无互市口岸。但仍有夷商绕道他国将新罗货物通过广州、泉州两港运入我国。况且绕道第三国再输入我国,价格自会比两国直接互市来的高。既然此事不能阻止,绕道第三国又将提高价格,何不放开正大光明的做。虽然可能会使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但两国直接贸易又会降低价格使百姓获利。再者我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区区一些白银外流伤不了大体。”说罢蒋照业又拱手对着皇帝拜了一拜。

不等皇帝说话,卞青檀又抢先说道:“蒋大人,两国在免税互市区直接贸易确实会降低商品价格。但蒋大人有没有想过,此类商品一旦以较低的价格输大量入我国,那么将会极大的阻碍民间对于制造此类商品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我国将会对来自新罗的商品形成依赖,从而极大地限制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各种铁器,一旦对新罗质优价廉的铁器形成依赖,那么国内各地的制铁坊,将会受到极大地冲击纷纷倒闭。特别是铁质农具,一旦我国农民对新罗铁质农具形成了依赖。两国若再次交战,新罗一旦断了与我国的贸易,那么将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冲击。还望陛下三思!”说罢卞青檀又拱手对着皇帝鞠了一躬。

如果赵斌在现场,一定会为卞青檀的这番讲解鼓掌。贸易战的重要手段是倾销而不是封锁。在这个世界没有形成市场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情况下,能将贸易战理解的这么清楚确实难能可贵。

二皇子刚才失了一分,心里总盘算着怎么找回来。一听卞青檀这么说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于是上前说道:“卞大人,不愧为国之栋梁,深谋远虑,小王佩服。”二皇子对着卞青檀拱了拱手。“但小王从锦衣卫那里的知,近年来新罗国铁器制品品质的提升与该国占领襄平后,在当地发现了精铁矿有关。因此小王认为,如果我军占领了燕山中部及南部居高临下。它日我军出燕山挥师东进,必能克锦州,下盘锦,收襄平。如此一来,襄平精铁矿必被我郑国所得,父皇也可高枕无忧了。”

皇帝听完二皇子说的话,微笑着捋了捋胡须,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当然这只是二皇子的臆想。新罗国这些年铁器制品品质的提升,以及钟表、制酒、琉璃器皿等行业的兴起与李光甫重视教育,建立公立学校,提升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以及几位夷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郑国虽然在各地也有公立学校,但是主要讲述的是各种经策以及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对于除数学以外的其他自然科学并不像新罗那样重视。而郑国的各种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也不如新罗国的技术工人地位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罗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仿制出得胜弓。

卞青檀一脸不屑的哼了一声说道:“请教二皇子,如果说铁器品质的提升是因为精铁矿。那么又如何解释摆钟、烈酒还有琉璃器的出现?”

二皇子一时间被怼的脸红,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在心里暗道:‘这卞青檀‘郑国第一辩’的外号还真不是白来的。连我都毫留面子的怼,今日可算是见识到了。’

“必然是新罗有出色的人才和工匠罢了。”吏部尚书方圆在一旁嘟囔了一声。

“那么请问方大人手下可有这样的人才?”卞青檀看着方圆大声质问道。

方圆不置可否的扭过头看了看鲁工。虽然鲁工发现了方圆再以眼神向他求救,但鲁工依然镇定自若的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陛下,我要参卞青檀殿前失仪。”左都御史张汉向着皇帝拜了一拜说道。

“成大事者,自当不拘小节。当下我等正是讨论的军国大事,这点小节又算什么?陛下乃当世明君,岂会被你这种小人蒙蔽了双眼。”卞青檀对着张汉高声骂道。

“你…你…”张汉右手颤抖的指着卞青檀,气的说不出话来。

“陛下,依微臣看,新罗愿意让出燕山中部及南部让我军占据,自是有恃无恐。想必新罗定是想像象五年前一样,待我军大军出击关外之时,遣水军于葫芦岛登陆阻断我军粮道。并将锦州团团围住,令我军陷于同五年前一样的绝境之中。请陛下深思啊。”卞青檀深刻分析道。

“陛下,臣以为卞大人所言之事确实不可不防。但若依臣之见,我军只需在拿回燕山中南部后,勤修卢龙-平刚-柳城道,即可避免粮道被断的风险。此外将来我军与新罗决战时,必然会两路齐出,并在渤海沿岸布下重兵,防止新罗水军登陆。五年前的事绝对不会再发生了。”杨毅高声辩到。

“陛下,如果按杨老将军所言,勤修卢龙-平刚-柳城道,虽然可使我军避免粮道被劫的风险。但此路地处山区,地广人稀,且不说是否有足够的民夫可以征发。单就说修葺此路便会令国库背上沉重的负担。陛下一向以仁政治天下,强行征发民夫或有损陛下仁德之名,还请陛下三思啊”说罢卞青檀拱手深深的向皇帝鞠了一躬。

“陛下…”

“陛下…请明断…”

殿内的大臣们左一嘴右一嘴,对着卞青檀一顿口诛笔伐。然而卞青檀却毫不示弱,以一人之力怼的其余大臣面红耳赤。

皇帝左手托腮,看着被戏称为‘卞青檀舌战群臣’的大戏又再次在崇政殿上演,无奈的摇了摇头。同时给站在卞青檀旁边,一直毫无表情沉默不语的中书令韩福来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结束殿上的争论。

韩福来缓缓出列对着皇帝拜了一拜,缓缓说道:“陛下,老臣岁数大了,刚才听得可能有些不真切。如果说错了还望陛下恕罪。”

诸位大臣一看韩福来发话了,便知道这是皇帝想要结束这无休止的争吵,并且反驳卞青檀的意见了。于是刚才还在和卞青檀争吵的各位大臣都乖乖的退到了一边,看着素有‘郑国第一滑’之称的韩福来如何把卞青檀说的哑口无言。

“卿无罪,但说无妨。”

“这鸿胪寺呈上来的折子,老臣前日已细细品过。臣以为,这两策虽被鸿胪寺分为上下两策,其实无上下之分。只不过其着重点并不相同。一策着重点在军事上,另一策着重点在民生上。军事、民事恰似太极阴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混沌平衡不可偏废。要就事论事而言,两国之争因军事起,因军事终。因果循环,天道伦常。此事亦当遵循天道,终于军事,然为国者不应与民争利。还请陛下明鉴。”

卞青檀见韩福来出列了,便知道此事陛下已有了定论,自己的建议肯定不会被接受了。于是缓缓退到一边不再说话。往日在朝堂之上,如果卞青檀的意见不能被皇帝接受,也是由韩福来出面来反驳自己。

皇帝在心里暗骂道:‘你个滑头。明摆着可以射门了,最后还是把蹴鞠踢到我这里了。’

“既然如此…”皇帝刚要说话,便听见殿外当值的公公高声喊道。

“报…鸿胪寺有急奏请陛下阅览。”

皇帝打开鸿胪寺的奏折,简单阅览了一遍,便立即面露愠色,把奏折拍到案牍上。整理一下面目表情,然后对着大殿内诸位大臣说道:“此事就以下策为底线执行,但是要通知鸿胪寺,多争取土地,就算是一个秃山朕也要。就是秃山上的石头,朕也要从中榨出油来。”说罢皇帝又一掌拍到了奏折上。

众位大臣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看了鸿胪寺的最新奏折会勃然大怒,只得悻悻而归。其实那本奏折上写着另一个上上之策。只不过这一策事涉皇家,便立即引得皇帝勃然大怒。其内容大概的意思就是,请皇帝将永清公主下嫁给李光甫的三儿子李世建,则新罗愿与郑国修永世之好。并奉上盛京以南至山海关的全部土地作为聘礼。

皇帝看到这个当然勃然大怒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岂能嫁给李光甫那个小人的儿子。再说了关外的土地本就是郑国的,现在又被李光甫拿来当聘礼,简直岂有此理。

皇帝气哄哄的吩咐完稍微停顿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还有一件事要与几位大臣商量一下于是吩咐道:“卞大人、韩大人、杨老将军、方大人、孔大人还有鲁大人随朕去御书房,朕还有事相商。其他人都散了吧。”

听到皇帝这么说,殿内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干各的事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