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时代的序幕 (鲁桓公元年,公元前711年,春秋第十二年)(1 / 2)

加入书签

《春秋》记载鲁国第二个国君阶段是:鲁桓公时代。

这个时代的历史主线路,还是集中在“郑国和宋国”的相互争霸中,但是他们之间又有了相互融合的过程。比如:郑国积极的参与了宋国的“华督弑君”事件;宋国积极的参与郑国的内部的“公子争位”继承纠纷事件;同时鲁国和齐国也越来越介入中原地区的国际事务,显露出复杂的政治斗争局面。

但是,无论如何,郑国已经从原来的小霸,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阶段中,有三个国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晋国,楚国,秦国。

当然,这三个诸侯国中,晋国并没有分出更多的精力来介入中原事务,而是忙于国内的政治洗牌和布局,一旦他们的内乱得到解决,将会以可怕的身态,进入中原的争霸行列。

秦国、楚国,还在自己的分封疆土继续兼并鏖战,此时我们只能是关注着他们国内的变化和孕育过程。

目前主要的话题,还是郑国的风头。

鲁桓公,被鲁国的权臣公子羽父扶持上位了。

当年,郑庄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和鲁国建立了良好的联盟关系基础,现在鲁国却发生政变,更换新的国君。两国的友谊必须发展下去,这是当前郑庄公最关心的国际事务。

正好,在去年(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郑国、鲁国、齐国一起出兵把许国给占领了,原本郑国是要把许国这个战利品让给齐国,因为三国联军在第一次出兵攻宋,所占领的“郜城和防城”两个城市,已经送给鲁国了,为此鲁国还大大的赞扬了郑国一番,成为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重要基础。

现在三国联军,第二次出兵占领的许国,好事也应该轮到归齐国了。

前面已经说过,郑国是以周王室的王命组织诸侯征伐宋国,所以不能表现出兼并他国土地的形象,因此一直在处理战利品的态度上,表现的很大度,很慷慨,一副“唯王命而战、唯利益而让”的高姿态。

没想到,人家齐国却发挥了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并没要许地,还是要转让给鲁国。

鲁国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连续的要地了,因为郑国已经两次让地给鲁国,太不好意思了!毕竟“许地”在郑国和周王领地的之间,和鲁国隔得太远,无论是是在道义上,还是行政管理上,都不是那样的说得过去,所以,鲁国就顺水推舟就又让给了郑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