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座桥不愧风流多情地(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吕焚云心想:这三步两座桥净出奇女子,不愧是风流多情地,戏篓故事乡。老白毛见吕焚云来了兴致,便细说起当年水沿庄李大先生李雨村,因收留出关卖艺,病卧留镇的苏南游方艺人的故事,晚年的李雨村却常常为此善举悔叹不已。那南方说书艺人长衫飘逸英俊秀朗,一副书生模样,病体修养将息时日,每天与李大先生琴棋书画,谈天说地,甚是兴致盎然相见恨晚。经李大先生再三挽留,说书先生在李家逗留半年光景。李秋萍与艺人朝夕相处,少不得耳鬓厮磨日久生情,这一段情愫,不想被秋萍父执看破,李大先生虽知书达理,却不愿爱女嫁给吃张口饭的漂泊艺人。情急之下,李雨村即与秋萍说媒,把女儿许聘给渝水县城一年轻商家掌柜。艺人殇别之日,也是秋萍下定接聘之时,艺人不想辜负了李雨村恩人情义,一柄油纸伞背挎印花蓝包袱,艺人重启关外奉天之旅,决绝离开了三步两座桥恩遇山庄。风雨飘摇之夜,意欲私奔追撵如意郎君的李秋萍,在被李家族人撵回,逼与婆家定亲之日,秋萍却走失了踪影。就在李家派人沿出关方向撒网追寻之日,水沿庄泼网渔夫,却在牛郎桥下积水潭下,发现了秋萍投水殉情的尸体。不忍丧女之痛的李大先生从此闭户谢客,终日香烟缭绕,痛定思痛读书礼佛。直至有一天,偶然从奉天商铺得来一部书坊唱本《三步两座桥》,才知那位秋萍心仪的昔日郎君,在奉天茶社书馆说唱卖艺的南方艺人,居然把一部《三步两座桥》弹唱戏本,唱红了整个奉天。据奉天买卖家掌柜传信儿说道,时不过两载,一卷三步两座桥唱本,日后又唱出奉天传遍白山黑水,甚至还被改编成评剧、二人转、京东大鼓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欲哭无泪的李大先生,这才得知那艺人作品描绘的,正是描写三步两座桥风土人情,以及俩人情投意合的爱情故事。扼腕婉叹悔痛不已的李雨村,晚年将《三步两座桥》卷本儿终日陪在案头床边,仿佛父女二人相对,屋檐膝下,谈不完的断肠心泪。传说临终时的李雨村,遗嘱陪葬不要金银细软,只要一口石匣,内藏一部《三步两座桥》评书话本,以做与愧情女儿天年厮守的相陪爱物。

从此三步两座桥边的那片绒花树,那片松青石冷的李家坟园,以及传言的墓中石匣,便成为吕焚云心中驱之不散的梦魇。这跟河对岸或隐或现出墙点艳的柳叶桃花,一齐随着犁湾河的土腥味儿,飘进留镇,平原地潮气织成的墨云,撞向西边两山的扇子岭石峰,碎成一片暮霞风雨,落入石牌坊,降入裴府落蜓山庄。凡是时,吕焚云常常唇探毫笔,纸墨泼痕。

她先是把儿子的纸业品牌注册了三步两座桥商标,事后证明,这实乃神来之笔。而后又烦镇上花眼圈寻来一位乡间诗人,凭记忆挥笔写下民间流传的那首断头诗:

三步两座桥三步两座桥

桥边有座塔桥南有座庙

桥比塔还高。••••••

才写了两句便不知下文,吕焚云意犹未尽,掷笔惋叹,要诗人访遍乡间,将诗补齐。诗人道:这有难度,老辈子传言,知道的,人也都快死绝了,不知道的,怕也无从下笔。老太太执拗说道:不差钱儿,你下死找,你知道它多珍贵,这篇首诗,可是三步两座桥村名由来的源头!两人一声不吭,对望良久。吕焚云道:这样吧,不难为你,找到原诗补齐最好,不能,就考验你,横竖将它补齐,直到我满意。

诗人无意中发笔小财,自然欢天喜地。遍访十里八乡,刨根问底,也寻不出后边的残章片句来,还无端招来耻笑。万般无奈,只能搜索枯肠,杜撰补诗。但凡性情中人,才华出众,一世涂鸦,也迈不出时代门槛儿。也是合该投缘,那一日又在桥头撞见徐老汉过桥来寻相好,来会香久柳叶桃。诗人呼应就勾起了灵感,脑海里一时江河奔涌,描摹恩长香久爱恋故事的诗句,便拥挤着成片成排华丽走来。诗人读过红楼西厢牡丹亭,也是名闻乡里的文才情种,一时诗章如锦上添花,又似伏案飞针走线的纤指绣娘。几番移花接木,旧壶新酒,终于补掇成篇,于是便有了小说开头的篇首诗章。诗篇不胫而走,不单得到吟诗作画的吕焚云的击掌赞美,又流传出去,不单勾引起村民对碾道房柳叶桃爱情的回味,还对李大先生墓中的石匣,唤醒了无尽的遐想。

那时候犁湾河河清水旺,犁湾河即便是春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