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千金买骨,摸石过河!(六千字第二更!)(2 / 2)

加入书签

“固本。”

“固本关中,再图天下!”

“嬴政已不再急于将自己推出的政令强推天下,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关中,他现在有充足的精力审视朝堂。”

“所以首先就看到了功臣子弟的隐患。”

“为避免尾大不掉,所以果断出手,直接进行了处理。”

“而这只会是开始。”

“嬴政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他不会容许自己建立的大秦为人破坏,因而在发现问题之后,定会寻求方法解决。”

“而想要稳固关中,势必要清扫窠臼。”

“首当其冲的就是开国时为应急推出的政令。”

“若是没意外,嬴政接下来会对早前颁布的政令进行斧正,准确说是进行接续,嬴政是一个高傲的人,他不会承认自己犯了错,他只会对错误进行改正,所以会对那些政令进行后续的补正。”

“有哪些?”何瑊问道。

张良眉头一皱。

他想了想,有些不确定道:“书同文,车同轨,通一度量衡等,基本引得民间怨声载道的政策,都会在原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补正,在原政策的基础上,接续一段修补。”

他的话刚说出口,眼中就浮现一抹惧色。

见状,何瑊连忙问道:“子房兄,你又想到了什么?”

“不对,不对。”张良连连摇头,他脸色严肃到了极致,凝声道:“如果嬴政当真这么做的话,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惊天噩耗。”

“我们到现在依旧小瞧了嬴政的手段。”

张良从席上坐起。

他在屋内不住的走着,眼中不安之色更加浓郁。

何瑊快步走到张良身边。

他却是不清楚,张良想到了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应?

张良沉声道:“大秦若真的接续政策完成,将会完成一个蜕变,大秦也将会强悍的无以复加,根本就不是我等能抗衡的。”

没等何瑊开口,张良自顾自的继续开口了。

他说道:“现在大秦的各项政策,很多都是临时应急的,还有不少是依循着惯例推行的,并不符合各地实情,也难为世人接纳。”

“这些年我们是乐于见到秦廷颁布新令的。”

“因为这是在自绝于天下。”

“但秦廷若是真开始对旧有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正,那对我们而言,将会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因为大秦现在续接当时的新令,已非是当初,而是在见到了旧令推行了一段时间,知晓了其中的隐忧后,做出的修改调整。”

“民间有句俚语。”

“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宇内,这种情况过去是没有发生过的,因而大秦的很多政策实际并没有经过太多推敲,就匆忙的推行了,虽很多方向不能称之为错,但落在天下,就显得不切实际。”

“正因为此。”

“大秦过河是没有石头可摸的。”

“但经过这几年新政推行,嬴政自己朝河里扔了几块石头,现在通过自身的切实感受,对这条河已有了初步认识,更为难得的是,就在大秦将要淹死之际,他竟然重新走了回去,现在开始对踏入过的路做出改动。”

“若真让大秦将这条路走通了。”

“只怕天下短时间内都很难去撼动秦国了。”

“真的拧合完天下的秦国,爆发出的力量将超乎我等想象。”

“更对我们不利的是,现在大秦的政策对天下而言,已是恶政暴政,在原基础上做改正,再怎么恶化,也很难再坏,只会变好,甚至有了‘前车之鉴’,秦廷的斧正将会容易很多。”

“大坏!!!”

听到张良的话,何瑊脸色陡变。

他也听明白了。

若正如张良所说,嬴政开始做出改变,那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而且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可能发生。

但嬴政不一样。

这人有极强的魄力跟手腕。

加之,这些政策本就由他推行,朝令夕改并不算什么,只要嬴政自己想做改变,就一定可以推出。

何瑊面色发白。

他很清楚。

嬴政是做得出来的。

对嬴政这种暴君,朝令夕改只是寻常,他对此是深以为耻,但就算他再怎么不满,也并不能改变分毫。

“子房兄,我们现在怎么办?”他的声音已有些颤抖。

张良面色同样难看。

他来咸阳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些,一直认为秦廷如旧,但在咸阳待了数日,他才知晓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秦廷早就变了!

只是他们一直没有发觉。

还习惯的自欺欺人,寄望秦廷昏招频出,然后自取灭亡。

现实是残酷的。

将他们的幻想击的粉碎。

张良面色肃然,他镇定道:“眼下先不要慌张,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嬴政未必真会这么做,就算秦廷想重整旗鼓,也还要很长的路要走,朝堂内外,反对声不会小。”

“我们还有时间。”

“另则。”

“嬴政没那么多时间。”

“数月前,嬴政杀了给自己炼药的方士,方士是何等情况,你我大多心中都有数,若非嬴政身体坏到极点,岂会去服用方士炼制的药石?”

“他活不了太久!”

“人亡政息,自来有之。”

“扶苏本就跟嬴政政见不合,未必真会按嬴政所说去做,而且扶苏没有嬴政那么强硬的能力跟魄力,他改变不了多少东西的。”

“不过防范之心不可少。”

“等回去后,必须将此事告知给其他贵族,我等必须精力合作了,若再各自为战,恐难倾覆大秦这艘巨船了。”

“无论最终情况如何,我们都不能再心存侥幸。”

“大秦必亡!!!”

张良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他对秦廷已不敢再生出任何侥幸。

秦廷的变化无法预知,谁也不知秦廷下一步会做什么,若是真的痛定思痛,对旧有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正,后知后觉的他们,根本无法做出及时应对,只会被一步步蚕食殆尽。

这岂是他们能接受的?

“大秦必亡!”何瑊双拳紧握,原本慌乱的心,此刻也变得平静。

张良看向何瑊,眼中愁思并未减少。

他开口道:“继续待在咸阳已没有意义了,等会就收拾东西离开吧。”

“不再深查了?”何瑊一愣。

张良摇了摇头,道:“不用了,查不出东西的,我们在咸阳无权无势,其他人对我们避之不及,仅靠坊间传闻,又能打听到什么?”

“再则。”

“秦廷的变化我已有数。”

“日后秦廷再有动作,已能作为验证。”

“咸阳的热闹,终究不是我等的,我等的归处在新郑,在颍川。”

何瑊点了点头。

他这几日一直在外奔走,但打听到的信息寥寥无几,韩国最先为秦所灭,因而秦地的韩人迁移来的时间最早,眼下这些人早已乐不思韩,也根本不愿提供助力,继续待下去也没有太多结果。

不如归去。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跟舍人交代了几句,便径直离开了。

离开时脸上都挂着笑。

仿佛是附近郡县特意来打听官府情况的,眼下显然得到了官府的满意回应,准备回家报喜去。

店内其他人笑着相送。

张良跟何瑊,也是深感无奈,只能报以笑容。

随着哒哒的马蹄声响起,两人消失在咸阳的大街小巷。

在出了城门后,张良回头看了看高耸的咸阳城,眼中露出一抹斗志。

摧毁这样的大秦,才能称得上人生大幸。

也才能一雪亡国之耻!

不过他的心中一直存有一个疑惑,秦廷的转向过于快速了,快的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他很是费解,也很想知晓,这究竟是大秦朝堂的共识,还是始皇及少数官员的想法。

若是朝廷共识,那属实太过恐怖。

大秦的官员大多一心为国,如此盛况想灭秦谈何容易?

若只是少数人想法。

也很是惊人。

智者如妖谋天下,也不过如此吧。

即便离开。

他依旧没有想清楚。

他也并未将这个疑惑告知何瑊。

眼下秦廷已有动作,若六国贵族不做出应对,只会被秦廷一步步蚕食,最终失去挣扎机会,彻底沦为秦廷的阶下囚。

只是想联合六国贵族又谈何容易?

当年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合纵抗秦,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眼下六国已灭,想将六国残余势力整合起来,也非短时能做到。

他唯一期许的,便是六国贵族能放下各自嫌隙,共谋大事。

秦廷可不会给他们留太多时间。

等秦廷将关中完全稳固,定会将目光放向关东。

枕戈待旦的秦人,又岂是他们这一盘散沙能抗衡的?但他们已经不起失败了,现在的秦国远比灭六国时的秦国更为可怕。

也更为凶残!

张良回过头,夹了夹马腹,策马离开了。

城中人声鼎沸。

秦人奔走相告着,热议着秦廷的处置,原本有些流失的民心,仅此一事,已大有回转,民众震惊之余,也在感叹着朝廷的魄力。

同时也有人为蒙毅打抱不平。

不过这种热闹终究敌不过现实,在铁官盐官相继发布告示,正式遴选有对应技艺的匠人、刑徒、隶臣后,大多人都涌了过去,试图吃上一口‘官粮’。

在敖仓运来大量的盐铁时,再度将情绪推向了顶峰。

这种热闹一直持续着。

直到春耕来临,黔首开始下地耕作,这股热闹才渐渐消停。

而那时已是孟夏之月(四月)。

(本章完)

<!--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