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裴三元(2 / 2)

加入书签

不管怎么说,还是离裴越远一点比较好。

赵宛宁目送裴越去排队,然后便上了马车,离开了贡院。

赵宛宁的糕点铺子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那间糕点铺子也在书铺附近。选择这里一是因为这里靠近朱雀大街,比较繁华。二是因为离书铺较近,那苏氏姐妹来回帮忙看店也比较方便。

糕点铺子看起来并不大,只有书铺的一半左右。长大公主给赵宛宁的银子足够她盘下一间很大的店面了,但她想了想,这糕点铺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万一铺子生意不好,赚不到钱,恐怕连盘下店铺的钱都赚不回来。

那钱倒不如好好留着。

再者说,赵宛宁现在无人可用。除了银烛和画屏,也就那苏氏姐妹。

糕点铺子赵宛宁雇了两个大娘。那两位大娘也是北方人,善做北方面点。画屏带着两位大娘,学了她拿手的糕点,又把她家乡那边美食的食谱都写出来了,交给两个大娘自己研究。

赵宛宁打算先少做些种类试试看。毕竟南北方口味不同,若是京城的人不爱吃北方的糕点,她也可以及时改变策略。

赵宛宁到糕点铺子的时候,那两位大娘正在打扫铺子的卫生。

这间铺子原来是卖胭脂的,屋子里飘着一股浓浓的脂粉香气。两位大娘便把屋子的每一寸缝隙都清洗了一遍。

赵宛宁来的时候她们正在清洗最后一遍。

空气中只余淡淡的香气。

“东家,您来了。”李大娘率先看到她。

年轻一点的李大娘和另一位年长些的钱大娘曾是邻居,两人都住在东街巷子,家里的男丁得病死了,只留下孤儿寡母,两家便搭伙一起过日子。

这次也是听说铺子招人,两人便一起来应聘。

赵宛宁见那两位大娘虽然服饰简陋,但收拾的干净利落,手脚也很麻利,那钱大娘又曾支过一个馄饨摊子,也算有经验。赵宛宁便聘用了她们。

钱大娘的女儿如今已经七岁了,她在家中无事可做,便跟着钱大娘一同来店铺。

赵宛宁见那小姑娘长的清秀可爱,便蹲下身来跟她打招呼:“你叫什么名字呀?”

“钱春花。”那小姑娘躲在钱大娘的身后,小小声道。

赵宛宁从身上的荷包里拿出来几粒牛乳糖,放在手心伸到那小姑娘的面前:“给你。”

那小姑娘抬头看了看钱大娘,见钱大娘冲她点点头,这才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从赵宛宁的手心里拿起了牛乳糖。

“谢谢漂亮姐姐。”

赵宛宁摸了摸她的额头。

随后跟钱大娘说道:“花这个字不好,听着便柔弱可欺,无所依靠。不若我给她换个名字吧。”

钱大娘和她的丈夫都没有上过私塾。大字不识一个,这名字也是随便起的。听赵宛宁要给她女儿换名字,钱大娘立刻感激道:“谢谢东家,谢谢东家。”

赵宛宁沉思片刻,开口道:“那便叫钱春华吧。华和花读音相似,代表着光彩和光辉,也代表着青春年华。”

“太白曾写过:望夫君兮兴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希望她能够珍惜眼下,不负韶华。”

那钱大娘连连点道谢,然后跟小姑娘说:“快谢谢东家,给你取了这么好的一个名字。”

赵宛宁受之有愧,她不过是觉得女孩子起花这个字会被限制住。

巡视完糕点铺子,赵宛宁步行至书铺。

掌柜是个实诚人,他也知道赵宛宁还有一家铺子,丝毫不担心自己教会苏云自己会丢了饭碗,对苏云是倾囊相授。苏云学的也很认真,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赵宛宁是想留苏雨和掌柜看着书铺,苏云和两位大娘负责糕点铺子。两位大娘负责打扫和做糕点,苏云便负责记账和招揽顾客。

苏雨没有意见,来书铺的多是些读书人,待人接物十分谦和有礼。她在书铺,平常也可以看看书习习字,她喜欢翻看那些摆在书架的书籍。

苏云却有些为难:“东家,我这才出师,真的可以去糕点铺子吗?”

赵宛宁还没说话,那掌柜先开口了:“妹子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就算你对你自己没有信心,也要对我有信心。”

赵宛宁噗嗤一笑:“连你的师父都这样说了,你便试试吧。实在不行,那你记完账之后,让掌柜子再帮你看一下。”

“放心,我会给掌柜多发点工钱。”

“从你工钱里扣。”

苏云被两人这样一唱一和的劝着,终于下定决心,决定试试看。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赵宛宁便打道回府。

只是他们似乎忘记了,贡院还落下一个人。

直到进了贡院里,找到自己考试的位置,裴越还有些不清醒。

若是他今日没有听错的话,赵宛宁今日叫他“裴三元”。<!--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