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还有三件事儿(2 / 2)

加入书签

“还有田父献曝、穿井得人……”

“停停停,”刘邦打断了他,“你要不要每次说事儿之前都先扯点儿别的?”

张良只是笑:“他们都是宋国人。”

不等刘邦反应过来,他又说道:

“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卜妻为裤的,又都是郑国人。”

他这么一说,刘邦这才注意到了,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凡是不带点好的故事,基本上大都与宋国郑国相关,偶尔带一下齐国楚国。

这么说宋国人……这里大多是殷商遗民,不是不能理解;而郑国人嘛,郑庄公射了周天子一箭,大伙儿尊王攘夷的时候就把他们当做了那个夷。

是了,就是污名他们。

嘲笑他们,贬低他们,编故事来讽刺他们,等说得他们自己都信了,自己都瞧不上自己了,那要灭掉他们也就轻松很多了。

“只是……”刘邦很快就领悟了张良的意思,“这么做,会不会让咱们的人变得轻敌?别转头来害怕是不害怕了,又把老虎当做了兔子来打。”

张良又说:“您要担心的不是这个,您要担心的是他们现在害怕项王的事情……若他日他们真的轻敌了,您再把敌人捧起来,也是一样的。”

是啊!

反正嘴巴在自己身上,那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想通了这个关节,所以面对着金国人,还有完颜兀术他们应该怎么做……办法都有了,照着抄就行了。

刘邦便让陆宰与苏符去联系太学生,让他们写点儿关于金国人的故事。

不要什么文笔寓意,要求只有一个:

不准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内容,越难听越好,越夸张越佳。

写得好的,被采用了的,便能够免去明年的礼部考试,直接取个官身。

这种激励之下,太学生们自然是努力十足了。

并且刘邦还身先士卒地做了表率,草拟了三个类似于‘完颜兀术喜欢老头’‘金国人以前吃饭和出恭一起’以及‘金国男人那里都是又细又小’的故事。

如今一月的时间过去,太学生们只要能贡献出那么几个深入人心的事儿来,说得百姓和那群军人都信了,这事儿便算成功了一大半。

几个大臣听了皇帝的这个安排……毕竟都是些读书人,一时之间确实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又想到,两国都到了要决生死的关头了,骂了就骂了吧,兴许真的有用也说不一定。

只是不知道官家这般自幼受圣贤教谕的人,到底是如何想到这一步来的……

一边说着,灵隐寺的钟被撞响了,现在已经到了午时,该是用饭的时候了。

昨夜大家都喝了不少的酒,今日在这里将就一下,吃清淡些,反而更加舒服一些。

等用一群人在和尚们的注视中用完午饭,种风也回来了。

自然了,不是空手而回,身后跟着的是满头大汗的西夏使者、西夏崇宗皇帝的亲弟弟、现在这个皇帝李仁孝的亲叔叔,李乾惠。

这个时间点上召见西夏使者,皇帝的用心大家都知道。

如果只与金国开战,那还好说;但若是西夏也搅合进来了的话……

吴璘那蜀中的十万人,基本上能把汉中守住就可以了,哪里还有余力来协助北伐。

宋国三线断了一线,两淮还好,左边是岳飞的汉军,右边就是大海,不用担心其他。

但岳飞的左边,完全就是空了出来,他要面对的压力,将会比去年还要大上很多。

“觐见宋国皇帝陛下,不知道陛下召臣来此,是要……”

中午,在这山上倒是要比山下凉快许多,特别偶尔还有风吹过,这山风吹得人的心都静了下来。

唯一不好的,就是蝉叫得厉害,吵人得很。

刘邦看着这个老头,想了很多的开场白,但最后还是觉得算了。

说得再多,都不如直接给老头点儿甜头。

“朕听说你家皇帝前年才登基,到现在也只有十七岁。”

不知道皇帝为何会提起这个,但张通古的尸体李乾惠可是见过了的,这时候只是躬身道:

“陛下明鉴,确实如此。”

“这么年轻就做皇帝,你夏国有多少人服他呀?”

这话问得有些欺人,李乾惠好歹也是个郡王,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党项血统比混了一半的皇帝还要纯粹。

当然了,纯是纯,但也没有那么的纯,他自己也混了点儿辽国人的血。

“此乃西夏国事……”说到一半,又想起了张通古,李乾惠改口道,“我主天佑之君,朝中也都是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夏国虽小,却也算得安稳。”

“是吗?”

刘邦看了这老小子一眼:“始皇帝死,胡亥继位,小子年幼,便被阉人裹挟,致二世而亡。”

“你家皇帝也那么年轻,朕这不是关心一下嘛,怎么说咱们也是友睦邻邦嘛。”

皇帝这话犯了两个错,第一个,两国中间现在被金国给隔了开来,不是邻邦。

第二个,西夏趁机占了宋国沃野何止千里,李乾顺还活着时,又几度辞掉了皇帝送去的国书,大家也并不友睦。

见他不说话,刘邦趁热打铁道:

“朕闻你家皇帝就宠信一个宋国降将得很……而你身为堂堂皇叔,却在他国做着甚么使者……”

刘邦摇了摇头:“朕一个外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这话算是戳中了李乾惠,他的表情略微变了变,虽然极快时间就变了回来,却还是被刘邦给看见了。

“陛下若是召臣来说此事,那臣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啪!”

从黄彦节那里抓了一张纸过来,刘邦一巴掌拍到了自己的手上。

“朕是与你来交朋友的,而这……”

他晃了晃手里那张纸:“便是朕的诚意。”

说着,就亲自递了过去,李乾惠赶紧躬身接了过来,细细一看,整个人都差点跌在了地上。

“这是,这是……”

“这是调兵令,上面盖着的那个,是朕的印玺,上面签字的那个,叫张俊的,是宋国的枢密使。”

李乾惠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他又不是不识字。

但这皇帝,为什么要把这个给自己!

想着自己还费尽心思的结交宋金两国能臣权臣,求的,不就是这个吗?

现在如此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手中,李乾惠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自然了,这东西是调不动岳飞他们的,你想用的话,”刘邦看着他的眼睛,“吴璘的那十万人,倒是可以。”

强忍着心里头的激动,他不知道这个偏安一隅的皇帝,这个世代畏武人之患的宋国,到底是从何而来的魄力。

他把纸递还了回去,皇帝却没有拿,只好再收回来:

“陛下……您需要我做什么。”

“什么也不需要,朕说过了,是来与你交朋友的嘛。”

不理会一旁大臣们的震撼,皇帝自顾自的,便做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决定。

赵鼎动了动喉咙,想着有外人在此,还是忍了回去。

没等李乾惠反应过来,皇帝接下来的话,让他像是摔进了十二月的西湖里。

“既然朕做了你的朋友,那你在宋国的其他朋友,倒也不必再联络了。”

“他们能承诺你的,朕都能给你。”

“之前有几人假传了圣旨,去接岳飞家属的事儿……”

“朕也就不再追究了。”

李乾惠脑中不断闪过临安城里,淮南楼家的名菜肉饼,再渐渐地,将这道菜与张通古的脑袋重叠在了一起。

一老头,还是夏国皇帝的亲叔叔,差点就跪了下去。

他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但他也庆幸着,幸好自己什么都还没做。

同时,他也自己开导着自己:是被逼收下的,不收下就要变成肉饼,收下了也不一定要做什么……

心里头的负担少了一些,他这才开口道:

“多,多谢陛下。”

刘邦微笑着,朝他摆了摆手,这老头儿便乖乖地告退了。

现在宋夏之间隔了金国,李乾惠收了这调兵令去,估计就已经睡不着觉了。

再等过上几个月,西边开始接壤了的时候,这老头儿可能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没有兵有想法,有兵没有想法,都是做不了事的。

唯独有兵又有想法的人,是忍受不了那种欲望的,就像饿极了的人,嘴边不断有一块肉晃荡着,

终究会去咬上一口。

王侯将相还宁有种乎呢,更何况这老小子本来就已经带了王种了。

等回过神来,见一群人正盯着自己,想要自己给个说法出来。

刘邦嘿嘿一笑,说出了第三件事:

“别的地方都还说,唯独淮南的张俊那里,朕有些不太放心。”

“要不,朕去督督军?”

这话一出,整个灵隐寺的山门外面,好像连蝉鸣都消失了。

世间都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里。

(本章完)

<!--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info</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