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世间安有两全法(2 / 2)

加入书签

荀子曾经带着盖聂拜访过他的一位老友,对于赵括爱兵如子,卖家劳军的行为,虽然敬佩,但是这样反而让赵王对于赵括,信任缺失。

后面两次换帅,就是明证。

赵括在战场上不急不躁,步步为营,甚至说过要广积粮草,多建壁垒的名言。

但是在政治上,好像却考虑不周。

可他心怀天下,对于百姓疾苦又十分重视。自己本身又是宗室。

这样的将军,让荀子和那位老友十分欣赏。

那位老友甚至为了帮助赵括,不仅花费了家财,而且还不惜自己的名声。

而今天,一个被荀子认为极有政治才能的人韩非就在眼前,不得不让盖聂动了举荐的心思。

虽然这对于韩国宗室韩非,未必是个好去处。

当然,盖聂不会知道荀子口中韩非的政治才能,还有赵括的政治思维。这两者中的政治二字,意义截然不同。

但是韩非对于韩国,十分忠诚。万一韩非不愿意效命赵括,那么,他的结局,只有一个。

正当盖聂心里犹豫的时候,赵括却开口了。

韩非看见赵括脸色先是从惊讶变成惊喜,然后变成满面春风,像是捡到了宝藏一样。

“原来是韩非先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赵括一脸和煦,走向韩非,亲手为他解开绳索,然后解下自己那件袍子披在韩非身上。

招揽之意十分明显。

韩非却是一头雾水。他虽然学富五车,但是此时没有受到韩王的重用,也没有著书立说,并没有太大的名气。

还没有成为后世那个声名远扬的韩非子。

赵括为什么会知道自己。

不过想到盖聂在赵括身边,韩非也就明白,应该是自己最敬仰的那位学者告诉了赵括。

真可惜,自己不是赵人,赵括不是韩人。

不然,在这样的乱世,真的可以一起,做出一番大事业。

想到这里,韩非朝着赵括深深鞠躬,开口说道:

“赵将军...”

“叫我赵括就好,不然,你叫我马服子也可以。”赵括一脸热切的看着韩非。

“赵兄。”韩非心中感动,却依然没有动摇心中对于韩国的忠诚,继续说道:“赵兄长平一战,名震天下。又心怀慈悲,没有以杀报怨。韩非听闻,十分佩服,恨不能成为将军麾下一个文书,为将军鞍前马后。

只是我为韩国宗室,出生之时起。就受到韩人供养。平时饭食,所穿衣物,都是韩人的民脂民膏。

若是我投奔了您,或是为其他国家效力,那真的是愧对家乡的父母乡亲了。只恨我没有出生在赵国。世间安有两全法,不负将军不负韩。”<!--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net</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