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工具人(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王琦走了,张钧还在。他见两个年轻人都看向了自己,笑着解释道:“你说的那些,我们的工匠也提出来了。”

那还给自己看船模的意义在哪?

刘一峰正要问出这点时,王琦又回来了,不过他把身后跟着的几个人引进来后就离开了。

张钧迎了上去:“诸位,现在服气了吧。”

这几人基本都在40岁上下,目光全部集中在刘一峰身上,纷纷感叹着刘一峰的年轻。

刘一峰被盯到怕了,赶紧起身行礼问到:“张大人,这是……”

“行了,你坐下。他们就是我们的工匠。”

原来之前王琦和张钧展示三桅杆郑和级船模给刘一峰看时,这个工匠就在隔壁房间,通过门缝观看着刘一峰他们。

因为他们不服气。

张钧带着刘一峰给出的飞剪船特性回来后,王琦是很有兴趣的,立刻召集了工匠们。

这些工匠基本都是当年郑和舰队的后人。说实话,在万历朝之前的一百多年内,他们这些掌握了造船技术的船匠普遍都过的很惨。

明朝工匠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也存在靠着手艺成为工部的中低层技术官员的事迹,上升通道是存在的,但船匠除外。

宣德朝后的7任皇帝,总的来说都是海禁的时间较多。郑和时期,民间造船业就发展起来了,但有海禁这个枷锁在,走私船需求并不大,民间造船业就能满足了。于是他们这些官方供养的工匠就成为了蛀虫,久而久之朝廷也就干脆勉强满足他们温饱就行了,待遇和明末边军的军户很类似。

巅峰时期是嘉庆朝,海禁到甚至不让去打渔。而且外有倭寇,内有走私犯,他们这些船匠连维护朝廷船支的工作都没了。

那会儿,船匠们炸锅卖铁送女儿,求的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不要是船匠了。大明的匠人制度是世袭的,不得脱籍改业。当然凡事没绝对,钱给够了那些官员有的是办法让你脱籍。

但谁也没想到万历朝第一年张居正改革就把隆庆朝初步开放的海禁给彻底打开了。不仅如此,张居正倒台后万历帝不仅没有取消他的全面开放海禁政策,还得以延续和发展。船匠的身份顿时炽手可热起来,忙到走路都是用跑的。

巅峰就是海事局配合兵部建立海军时,那会他们这些曾经被称为“朝廷养的乞丐”的破烂户,翻身一跃成为了社会地位很高的上等人。

嘉庆朝过来的老人,都十分感激万历帝和张居正,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而他们的后代大多数都是出生在隆庆朝和万历朝的,他们只听说过以前自己这些人的悲惨生活。特别是这一批平均不到40岁,正是船匠中流砥柱的人,他们出生时船匠就已经是人上人了,成长过程中也被人供着养着,自然而然的就养出了一些坏毛病。

张钧回到海军总部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王琦,王琦对刘一峰说的那船也充满了兴趣,召集了这些工匠,包括另外两个留在总部的破浪校尉,众人一起听张钧讲解。

刚开始,出于对张钧官职的尊重,这些船匠是作出一副较为谦虚的心态在听的,听到妙处也跟着点头,讨论这船说不定真的能比郑和级还快。但很快他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年轻的商行掌柜提出来的后,顿时就浑身不舒坦了,开始质疑这船了,用的理由就是一个商行掌柜又不是船匠,他懂什么?

但在座的人都是这方面的专家,王琦也有意杀杀这帮越来越难管教的船匠,就用激将法让这些船匠用了一天时间就作出了飞剪船雏形的船模。哪怕是船模,在他们这些人眼中也能看出来可行还是不可行,这些船匠们沉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