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历史的推测(1 / 1)

加入书签

(\u3000\u3000赛琳全身的细须垂落下来,似乎颇有感触,\u3000\u3000“哦?是什么?”\u3000\u3000赛琳轻笑道,\u3000\u3000“那本书我也看过,但怎么样都很难相信啊。”夜莺叹气道,“一点儿也不想承认,我身上的皮肤和粗糙的树皮没多大本质区别。”\u3000\u3000赛琳望向罗兰,他却没有接话。\u3000\u3000“喂,你怎么了?”\u3000\u3000罗兰这时才回过神来,“赛琳,你之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u3000\u3000“就是这个……”他感到一个想法在脑海中呼之欲出,“所谓的石碑,会不会并不是由谁放置在那里留作纪念的产物,而是它们就是火柴人本身?”\u3000\u3000赛琳的声音有些惊讶。\u3000\u3000“火柴人就是石碑,我们所见到的,正是它们遗留下来的躯体。”罗兰一字一句回答道,同时身体抑制不住地打了个激灵。没错,一种全新的、和碳基生物截然不同的生命体——硅基生物。\u3000\u3000一开始他还未联想到这个方面,但一旦浮出该想法后,不仅“发光石碑”自身的一些特点能得到解释,神庙中遗留的那些壁画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u3000\u3000首先,碑体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纹路?不止是表面,内部也同样如此——如果都是用工具刻出来的,那么即使是觉醒了黑火的安娜,亦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办到,更别提根据发现者口述,每块石碑都是如此了。\u3000\u3000若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些都是它们自己生长出来的话,便显得不足为奇了。\u3000\u3000纹路里也许曾源源不绝地流淌着“血液”,在血液的挤压下,硅氧化物产生了局部的压电效应——而这些电信号交杂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思维。另外电流通过某种机制可以转化为可见光,那么它们就拥有与外界交流的能力。\u3000\u3000罗兰不禁想起了壁画上巨大的合体火柴人和血液流淌成的湖泊……\u3000\u3000单从稳定性方面考虑,油液自然比水更合适。\u3000\u3000再往深一点想,火柴人最大的敌人放射族或许也不是无缘无故对放射性物质产生出崇拜之情的。\u3000\u3000强辐射能对电路产生干扰,甚至令“电子设备”失灵——这说不定才是放射族信仰的来源!\u3000\u3000罗兰仿佛看到一副令人震撼的图景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u3000\u3000两个迥然相异的文明为了争夺神明遗物在极南境展开了最终的决战,一个被彻底剿灭,淌出的鲜血构成了地底冥河与扼喉沼泽。但由于身体不腐,千年之后依旧作为埋葬于地底的墓碑而存在。另一方赢得了胜利,可下落却不知所踪,除了笼山中的遗迹与祭典魔方外,消失得更加彻底。后来者只能通过几幅饱经沧桑的壁画,来猜测曾经发生过的历史。\u3000\u3000这简直太难以置信了!\u3000\u3000赛琳沉吟道,\u3000\u3000罗兰平息下心底的震荡,微微摇了摇头,“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事实很可能大相径庭,因为从进化角度上来说,这样的事几乎不可能发生。”\u3000\u3000生命会变成什么模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孕育它的环境。不管是魔鬼还是邪兽,总还算一个生物圈内的产物,但硅基生物?那完全是另一条进化之路,共用一套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怎么想也不应该出现两种本质结构上有差异的生命。\u3000\u3000赛琳沉默了片刻,\u3000\u3000“听起来很有道理嘛……”夜莺撇撇嘴。\u3000\u3000赛琳笑了笑,\u3000\u3000“不行……么?”罗兰皱眉道,他一开始拿到报告时,第一个冒出的想法也是取代灯具。毕竟受到发电的限制,如今灯泡只存在于工厂及周边少数小区,想要普及夜间照明还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如果石碑能当灯用,那无疑会给无冬城的民生、教育等事业带来极大的便利。\u3000\u3000她挑出两块样品——很明显,这是经过二次切割的石碑碎片,一块薄得如同纸片,另一块则和豆腐差不多大小。赛琳同时捏紧它们,两团光芒顿时从辅须中迸射而出,薄的那片亮得有些晃眼,而厚的则和魔石相当。过了十来秒后,前者突然暗淡下去,变得不再发光,后者则多坚持了半分钟。\u3000\u3000罗兰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它的发光亮度和时间,跟变形程度与自身体积有关。”\u3000\u3000赛琳点点主须,\u3000\u3000若是作为固定光源,且利用滑轮组提升重压物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将就的用法,虽然有够繁琐就是了。罗兰望着那片已经失去光彩的碎片,心中若有所思……体积越小越容易变形,但相应的发光时间也短得惊人,简直和一闪而过没什么区别——\u3000\u3000等等,一闪而过?\u3000\u3000他眼睛忽然一亮。\u3000\u3000对于“石碑”的开发或许会持续很久,不过他现在已经想到了一个十分适合的用途。\u3000\u3000此问题已经困扰了第一军许久,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变得越来越明显。\u3000\u3000但现在,它似乎有了一个变相解决的契机。\u3000\u3000那便是枪支射击的“指示线”——曳光弹。\u3000\u3000t\r\n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