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烽火乱世 第五十八节 又遇猛虎(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当李渊父子接到长安传回的消息后立即向李孝恭下达了渡河命令,经华阴、渭南陈兵长安东郊,等待新的军令。

同时命令潼关守将段志玄领兵两万陈兵蓝田一线,陈兵兵长安南郊,等待新的军令。

他父子二人领军五万从太原西出吕梁山,在吴堡西渡黄河,迅速攻占了米脂、绥德、清涧三县,然后于六月二十五日南攻保安。

保安守将刘武周见来敌势大,不敢硬拼,弃城逃往靖边,李渊不战而得保安,并收编了刘武周三万守军,势力更甚。

至六月二十八日,兵锋已到铜川,至此李家军已将长安三面包围起来。

正当长安城里的世家门阀留守之人看清形势想从西面逃窜之时,咸阳守将张士贵也打起了李家军旗。

而就在完成围城后,七月初三,玲珑阁主常何奉李渊军令,在太极宫遵年仅三岁的杨侑为代王,行君权。

并在其母韦妃的许可下诏告天下:唐国公李渊心忧帝室,奉诏进京讨逆,凡忠于大隋者悉听唐国公将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李渊早就安排好的,杨玄武反叛时,各门阀世家留守长安的家眷来不及撤出,现在可好,被李渊包了饺子。

长安已是李渊的囊中之物,他不但师出有名,还抓了一大批人质在手,这买卖划算得很。

七月初五,长安守将杨玄平开城投降,李渊入主长安。

七月初八,李渊拥杨侑在大举殿正式登基,改年号为“义宁”。

李渊从六月二十二收到杨玄武退出长安和找到杨侑的消息,到七月初八拥立李侑为帝,仅用时半月。

李渊父子从遥远的太原领兵一路南下,又用周边兵力配合着夺取长安,这操作,杨广的在天之灵有知的话,会不会气活过来。

各方势力收到此消息时,无不痛骂李渊狼子野心,想要谋朝篡位。

家眷在长安城里的门阀世家不敢再多说,因为李渊并没有为难他们的家眷,如果再不知好歹,可就不好说了。

罗禹现在当然不知道长安的变化,他离李秀宁三四步,眼看着羽箭过来,却来不及扑过去救李秀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离李秀宁最近的杨蔓出手了。

她本来就拿着马鞭玩弄着,听到破空之声也不及思索,挥手一抽,正中羽箭。

羽箭来势本就将尽,被她一抽,改变方向掉落到李秀宁脚跟前。

当面射来的普通羽箭以李秀宁的本事想带低身躲开并不难,但她却只是晃了一下身体,又站直迎着羽箭。

因为她的身后就是罗禹,她避开了罗禹就会被射中,她宁愿自己受伤,都不愿罗禹受到伤害。

杨蔓抽落羽箭后一个箭步将李秀宁拉往旁边的大树,借宽大的树干隐住身形,防止箭手再次射箭偷袭。

这大树就是当初罗禹想要藏身其中却被超多蜈蚣毒虫吓了一跳的那棵无冠树,经过春夏两季的时间,比去年严冬之时所见更是葱郁不少

罗禹也飞快的来到她们身飞,三名队员见李秀宁已脱险,分三个方向隐身潜往羽箭射来之处抓人了。

罗禹这才有空查看掉落在地上的羽箭,这是一支再普通不过的自制箭,长约一尺半,箭头是用兽骨所做,打磨成圆头状,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伤人的箭,尾部三寸附着几片白羽。

这不是军中所用,倒像是山中猎户自制,这里出现猎户并不奇怪,只是为何会不分青红皂白射向李秀宁,就得问一下射箭之人了。

三名队员空手而归,等他们赶到那里时,早就失去了人踪,三人不死心又在周围翻找了一遍,还是没有其他发现,就只有先回来报告。

卢晓有点疑惑道:“教官,那里看样子的确有人潜伏,但学生三人只闻到一股淡香味,除此就再无其他踪迹,那人和香味如凭空消失一般。”

罗禹想了想,道:“先回木屋吧,等张扬他们回来再说了。”

李秀宁却道:“看这箭的样式似乎并不是想伤人,他们刚才说那里有香气,莫不是一个女猎户跟我们打趣?”

说完看这了一眼罗禹,仿佛在问:“你是不是在这里有什么相好的?”

罗禹头都大了,忙道:“你想哪里去了?我在这里就认识那老伯,不过他好像说过,他有一个孙女,难道老伯让她来接我们了?”

李秀宁笑道:“你紧张什么?是不是你出去叫上一声不就知道了。”

罗禹觉得有道理,虽然不敢肯定是不是老人家的孙女来接他们,但看她射出来的箭应该没有什么恶意,如果真是老者孙女,倒能省去不少麻烦。

于是罗禹来到羽箭掉落之处,刚想说话,就从李秀宁她们藏身的那棵大树上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众人抬头望去,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正坐在第二个树杈上,她身穿五彩麻布连衣裙,头戴少数民族特有的白色缠布帽,帽子的左边还垂下一段两寸长的细穗,细穗正随着她穿着花布长靴的双腿前后摇摆而晃动。

她左手拿着一把小弓,背上还背着一个插着几支羽箭的箭筒,清秀的脸上洋溢着调皮的笑容。

这是玩了一辈子鹰却被鹰啄了眼,她什么时候到上面去的六人没有丝毫查觉,这要是敌人,他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李秀宁笑道:“小妹妹,快下来吧,你头顶有条蛇哦。”

那少女也笑道:“谢谢姐姐提醒,这蛇是我养的,它可好玩了,你想玩玩吗?”语调像蜀音,声音轻脆,如笑声一样好听。

杨蔓有点怕蛇,她拉着李秀宁退到罗禹身边,三名队员也围拢过来,看她到底想干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