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你就是真蜡王子(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紫禁城,奉天殿。

随着登阶的脚步声,面色沉稳的朱棣坐上高位,目光扫掠过精神矍铄的群臣后,空旷巍丽的大殿中回响起浑厚见礼声。

老宦官传唱。

郑和盛装进入大殿中,跪下大声:“臣不负厚望,此行西洋抵达占城,满加剌,苏门答腊,锡兰山,小葛兰,柯枝……古里,在苏门答腊时,臣尝试继续往南行驶,发现往南是一片没有尽头的汪洋,臣所带干粮不足,行了七日便返航,在苏门答腊补足辎重后,返回天朝。”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不会在苏门答腊往南行驶的,朱瞻墉改了大船,使得船能出深海,郑和也是想确认,才如此尝试。

他继续禀报:“臣见了诸国的国王,昭彰陛下圣恩,赐给他们天朝的赏赐,并将使臣带回大明,觐见陛下!”

他发现陛下面色舒畅,但舒畅目光中又带着一丝隐忧。

郑和还不知。

京城丝价因他回来,发生了一轮怎样的变化,此刻,一直关心坊间丝价的郑赐站出来,沉声道:“陛下,京城的丝价稳住了。”

“稳住了?”朱棣愕然看过去,仿佛三日没看邸报。

“嗯!”郑赐示意宦官拿上来,礼部掌管礼乐,对服饰很看重,拿过今日早朝带进宫的两匹丝绸,一匹天青色,一匹象牙白。

朱瞻墉不知晓,这两种颜色出现于明中还是明后,但明初无如此绚丽的颜色。

朱棣不喜欢奢侈,但只一眼,就被象牙白丝绸吸引住了,皇后看见肯定喜欢。

文官们则是看向天青色,可以用来做儒裳。

“这是京城近日流传出的新丝绸,不知是谁调配的?经此一物,京城近日丝绸价钱,涨了一两银子。”郑赐禀报。

朱高炽猛然想到朱瞻墉。

……………

朱瞻墉回到皇宫。

壹貳叁肆伍陆原原本本目睹这一幕。

老朱不懂经济,可他不傻,只是眼见受限于历史的格局,此刻从朱瞻墉身上体会,不必那些文官提醒,他就能从一匹丝绸溯源每个环节的利害关系。

丝绸商,生丝商,丝农,朝廷,几分纹银如何在丝商手中变成十几两银子,老朱很生气,仿佛他便是那个丝农。

更遑论,还不是大明的商人。

壹:“这些番商,还是赚许多银两!”

朱瞻墉决定疏通老朱,不然够老爷子气几天了:“太祖,孙臣恐怕做不到不让番商赚银两,况且,他们赚的也是番国王室贵族的银两。”

不让番商赚银两?

他们就不会倒卖丝绸,对大明反而得不偿失,朱瞻墉无法让丝绸卖出海外的价钱,让百姓不被压价已是尽头,想在番商身上赚回这笔银子?

大抵需等到大明战船,在西洋千帆过境。

叁也做过买卖。

叁:“呵,一月之后,他们寻真蜡王子,只怕恨不能把你枭首。”

朱瞻墉:“不会,他们只会想着如何把手中的丝绸卖出,待那时,番商已经随郑和离开大明了。”

这次多亏肆的天工造物。

就当他准备润物无声赞美肆时,肆急切嗓音响起:“有件事我想请教各位?”

使用天工造物最多,对于肆的事,朱瞻墉还是上心的。

“肆你说?”朱瞻墉道。

肆嗓音刻不容缓:“在下已经赶至京城,可听闻,那抗金将军,已被下狱,如今在下还未见到圣上,打点了官员许多银两,却无人肯引见呀??”

在座众人中,只有朱瞻墉清楚肆的处境,甚至比肆自己更清楚,崇祯虽杀了魏忠贤,但魏忠贤的余党仍占据朝中,君臣离心,为何让你见?

因为朱瞻墉的缘故,老朱对肆的关系极好,于是愤慨的嗓音传来。

壹:“这些狗官,只晓得收银两!”

叁的思路很符合他所在朝代的特点。

叁:“可否用美人计?送一個美艳秀色的女子,让她笼络这些大臣,替你传话?”

想法是好的,但来不及了……

此时的陆说出越王勾践送美女给夫差的轶事,赞同叁的主意,至于贰和伍,似乎并不擅长如何觐见皇帝这种话题。

朱瞻墉轻叹一口气,看来只有他能给肆出主意了,崇祯身边有个宦官,名王承恩,他一定会替肆引荐崇祯。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

若他不帮肆,肆下次也不会痛快把天工造物借给他,更遑论,肆从来没推诿过。

朱瞻墉说:“皇帝身边必然有宠幸的人。”

肆有点明白但又不全然明白,问:“瞻墉你是说?”

朱瞻墉说:“若文官不成,便找宦官,打听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太监是谁,西直门每日有出宫采买的太监,切忌,不能说是想见皇帝,免得引人怀疑,就说初来京城营商,想认识认识宫里的大人物。”

崇祯宠幸的太监只有一个,王承恩,只要是太监都知道。

肆这回懂了:“瞻墉多谢了!”

啊……肆你太客气了,朱瞻墉用“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语气说道:“若不成,你再来找我。”

老朱暗叹,咱这太孙比泥鳅滑……

………

崇祯三年,七月。

京城长安大街,一座客人来往的酒楼中,坐在角落的儒生悄然睁开眼眸,仿佛早已想好接下来做什麽,匆匆往西直门走去。

焦急等了一个时辰。

才瞧见三個小宦官赶着马车,不徐不缓,朝西直门而来,肆连忙堆起笑容:“公公留步,小人是从江南来的行商。”

那赶马小太监正想大喝驱赶,却瞧见,对方迎面便是十两银子递过来:“说吧想求咱办什么?”

肆按朱瞻墉说的,说道:“小人想打听,如今陛下身边宠幸的人是谁?”

“嗯?”

肆连忙道:“唉,如今辽东的局势公公也清楚,天下人心惶惶,做买卖的谁不怕巧取豪夺?小人就是想尽快找个靠山!”

那小太监眸中警惕悄然散去:“若说陛下宠信,非王公公莫属。”

“还请公公通传一声,见与不见,这些都是公公的。”肆很润地递过钱囊,里头有上百两。

小太监满意地驾车离去。

直到两天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