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鹤唳清霄,琴棋书画(二更之二)(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严子休不慌不忙地说:“此琴的水平很高,做工精美,形体轮廓、线条方正圆润合度,规矩中蕴涵着朴厚,如果没有二十年以上制作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是做不出来的。”

黄老先生和其他两位主宾都点头认可。

严子休问道:“那明代可有一位名叫黄文昊的斫琴大师?”

黄老先生摇摇头。明代距今不远,稍有名气的斫琴大师都是有记载的,确实没有叫黄文昊的。

顾映之又提出一个理由:“严医生说明代没有叫黄文昊的斫琴大师,那这琴腹内的字,后人怎么可能写得进去呢?”

严子休胸有成竹:“诸位请看此琴的边缘,漆色、胎质与琴的面底有明显差异,胎质较粗,虽然也生了断纹,但和琴面部、底部不连贯。这说明什么呢?”

武婉教授道:“说明此琴破腹重修过。此款识应该是明代琴主人破腹重修时写上去的。”

这下子全场轰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不但佩服严子休的学识,更佩服他的定力和从容。

黄老先生道:“顾女士用明琴的价格得了张宋琴,可喜可贺啊。”

顾映之面露喜色:“多谢严医生,多谢黄老先生。”

蔡高阳问顾映之:“顾姐,你这琴可愿意转让?”

顾映之一笑:“我刚到手,还想再欣赏一段时间呢。”

蔡高阳看向严子休,无奈地耸耸肩膀。

严子休微笑了一下,意思是不着急。他心里想的是,实在买不到传世名琴,买一张质量过得去的当代瑶琴,也可以。

但蔡高阳却非常想把此事做成,好表达自己的心意。

黄老先生笑道:“蔡先生,我有个提议,再加一把椅子,请严老弟在主宾位就座,诸位以为如何?”

“严医生对古琴鉴别的造诣深厚。我强烈赞成黄老的提议。”蔡高阳大声道。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林老板的声音最高。以严子休的实力,是完全有资格成为主宾的。

蔡家佣人众多,很快做好了布置。严子休作为后进,在武婉社长左侧落座。

蔡高阳走上讲台:“第二项活动,赏琴。还是由黄老先生主持。”

黄老先生招招手,佣人们又抬上一个琴箱。

由于本次不是鉴别而是欣赏,所以古琴被取出后,放在了琴桌之上。

黄老先生上前介绍:

“古琴鉴藏界的朋友都知道,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髹饰工艺的普及与发展。宋代古琴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一色漆琴。一色漆琴,顾名思义指通体一色的漆琴。而有时同一张古琴表里异色,实际上是漆色因时间久远褪变的结果,仍然为一色漆琴。一色漆单纯而不简陋,朴实而不粗鄙。宋琴漆胎较为细腻,金光内含,其色质温润,表现出一种内在、含蓄的美。”

“诸位请看,这就是本人收藏的一张宋琴。此琴为仲尼式琴,面底皆蛇腹断,琴面呈宽扁状。通长127公分,肩当三徽而宽21.5公分,尾宽15.5公分。其尺寸大于传世唐琴,正属于不稽于古,加其长阔之作。”

严子休知道,宋琴确实以仲尼式为主。细观此琴,见它朴素简洁、工整规范、简约实用,有一种超越形体之外的精神气韵。

下面有人问:“请问黄老先生,此琴何名?”

“此琴名曰鹤唳清霄。”

文文静静的武婉教授,朗声吟诵道:“夜静无云月似银,清霄鹤唳一伤神。子期玉骨寒於雪,世上知音能几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