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死而后已(1 / 1)

加入书签

(\u3000\u3000胡贵闵任职陕西,陕西之地,陕西之民是否需要王越他比谁都清楚,但是他的上疏一点不比刑科给事中张朝用平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u3000\u3000账本的名单还有他的名字,这不是为了撇清与李广的关系又是为了什么?\u3000\u3000皇帝那边,他也不能一直压着这些奏疏。\u3000\u3000因为只有皇帝想拖一件事才会将奏疏留中,现在三边总制官不仅是他想力推之事,也是李广死后眼下最叫人关心的事项。\u3000\u3000所以张朝用、胡贵闵等人言道官员们的奏疏一出便闹得满城风雨,朝里朝外的大加议论,\u3000\u3000曾经李广的党羽更加躲避不及,毕竟李广都死了,还靠谁啊?\u3000\u3000眼下比较为人比较关注的,就是吏部尚书屠滽。\u3000\u3000弘治九年的时候,前任吏部尚书耿裕死了,朝廷商议吏部尚书的人选,本来马文升资历最深、名望最大,自然希望很大,但是皇帝圣心默定,直接定了屠滽。\u3000\u3000这其中,就有李广的关系在。\u3000\u3000当时对于屠滽接任天官的记载叫‘人多异之’。就是说这个任命在舆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u3000\u3000所以他也被认为是‘李广流毒’。\u3000\u3000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人,长庆。\u3000\u3000他是李广亲信,李广死后,他的境遇也非常的尴尬,现在这两人算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u3000\u3000如果皇帝要在李广死后,继续掀起大案,那么他们二人必死无疑。\u3000\u3000可现在西北的局势救命,给他们送来了一个‘三边总制官’这样的活命机会。\u3000\u3000“……屠大人,眼前之计,你只有死保王越将军,他只要不死,就没人能定您的罪。”\u3000\u3000屠滽在家中脱了官服,身着绸缎长衫,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但其实已经很危险了。\u3000\u3000“我已去了信。但几日来廷推时,只有我一人勉励支撑。”\u3000\u3000尽管送钱的人多。但也有人抱着‘我送钱其他人又不知道、我还是反对王越和李广保持距离’的心思。\u3000\u3000长庆是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他至今还记得当日在东宫的遭遇。\u3000\u3000如今更是一心求活路,不管怎样,他都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u3000\u3000“那就只能让西北的局势,再坏一点。坏到皇上着急。坏到局势缺不了王威宁。”\u3000\u3000王越之前封爵威宁伯,所以也有一个称呼:王威宁。\u3000\u3000长庆这话一出,屠滽一惊,这是什么心思?\u3000\u3000而且话意很明显,就是叫他去做:屠大人可是天官,大明两京一十三布政司,还能没几个吏部尚书的人?\u3000\u3000想办法,再打个败仗,这事儿不就成了!\u3000\u3000“局势乱不乱,我说了不算。”屠滽装傻,心中则想着,妈的宦官是真坏,“西北的将士、镇守的太监,他们可不会掉脑袋的帮咱们。”\u3000\u3000是的,万一打个败仗,得利的是他们,吃亏的却是那些人。\u3000\u3000不多时,府里有个人过来附耳在屠滽这里说上一句。\u3000\u3000一句说话,屠滽的脸色就精彩起来,“下去吧。”\u3000\u3000“是。”\u3000\u3000长庆眼中有疑惑,这个时候的消息应该是刚刚出的,他来之前没人说,现在肯定也不会知道。所以在等着屠滽开口。\u3000\u3000结果就看屠滽微微笑了笑,“不用心慌,是喜事。宫里传出消息,詹事府的王鏊作为清流,忽然上疏极力陈词,支持王越起复。王鏊是极重自己声名之人,他干出这事,背后必有隐情,这水越来越浑了。好,浑得好,咱们这些人,看来暂时还死不了。”\u3000\u3000“王鏊?詹事府?”长庆脸色一垮,马上喊道:“屠大人,东宫不可信!”\u3000\u3000“胡言乱语!你当我屠府是什么地方?!”屠滽拱手向宫中摇拜,“太子是陛下的太子,屠滽是陛下的吏部尚书!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要再说,可以去别处说,不要在我这里说!”\u3000\u3000这不是害人吗!\u3000\u3000万一府里有个什么奸细,\u3000\u3000他娘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u3000\u3000长庆却急了,“哎呀,我的屠大人,你有所不知!这……”\u3000\u3000话说到这里,他也不敢讲。\u3000\u3000当初李广怎么死的?\u3000\u3000说什么他送银子给太子,太子出尔反尔!\u3000\u3000这边话说完,那边就向阎王爷报道!\u3000\u3000现在长庆哪里还有胆子把这个话往出传?\u3000\u3000万一多传了几个人,传到陛下的耳朵里,陛下必定彻查此事,到时候还能活命?\u3000\u3000但屠滽则眼睛眯了眯,\u3000\u3000看来大家都是一样,只是为了活命聚在一起,实际上各人心中有各人的心思。\u3000\u3000“还有,刚刚那些让局势更坏的话,本官就当你没说过。”\u3000\u3000屠滽反应极快,\u3000\u3000勾结外族那可是灭门大罪。\u3000\u3000现在有王鏊的消息一出来,说明事情没那么简单,那也就意味着还有转机,他是绝对不会再去冒这种险了。\u3000\u3000太监没儿没女,他屠滽可是子孙满堂!\u3000\u3000长庆无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u3000\u3000“既然如此,那就听屠大人的。不知屠大人接下来又准备如何应对?”\u3000\u3000这两人之前在一个阵线,现在斗了几下,又重新调整主次位置。\u3000\u3000现在是下一步,要听听屠滽有何妙计。\u3000\u3000“先不急。此事细想起来也蹊跷,王鏊的背后若真是殿下,那他们为何态度转变如此巨大?”屠大人有点儿搞不明白。\u3000\u3000虽然说,太子爷基本都会和皇上保持一致,但在杀李广这件事上,太子是助推了的。为何现在要护起他们这些‘流毒’?\u3000\u3000长庆也思虑不明白,“屠大人可能有所不知。东宫的谋划非常人所能及。所以我敢断定,此事必有所图。”\u3000\u3000“但不论是什么,总归是对我们有利。那就,先走一步,看一步……”\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东宫。\u3000\u3000撷芳殿的外边儿,刘瑾又小碎步的赶来,像是急得要命的样子。\u3000\u3000“殿下,王鏊的奏疏上去了,皇爷果然龙颜大悦,直夸了三个好,而且立即批转了内阁商议!”\u3000\u3000朱厚照眉头微皱,“说清楚,是什么奏疏?”\u3000\u3000“殿下恕罪。奴婢一时着急,说错了。是王鏊上了一封为国举将的奏疏,说的便是边关形势为大,朝中争斗为小得道理。”\u3000\u3000朱厚照有些意外,\u3000\u3000他知道王鏊这个人,只要真的利国利民,他是可以为此不顾一切的。\u3000\u3000说不定,最后也会支持他。\u3000\u3000但是,\u3000\u3000怎么不打招呼,这么样直接、又迅速的上了道疏?\u3000\u3000“他人呢?!”\u3000\u3000“此疏一出,朝野立时便是轩然大波!但王大人不仅不闭府,反而大开中门!”\u3000\u3000“这风格,还真符合他做的事。”\u3000\u3000虽然如此,但王鏊的安危朱厚照是不担忧的,不论如何也不会叫他出事,所以这一节不用多想。\u3000\u3000主要是这个三边总制官……终于闹大了,\u3000\u3000其实闹大了也好,也好过现在这样一天天拖下去。\u3000\u3000恰好现在首辅大人是想要高高挂起,事不关己,他们的靠山也不牢靠。这关口,倒也不容易遇到。\u3000\u3000而且朱厚照才不怵这些人,不仅不怵,他还很愤怒!\u3000\u3000现在抄了李广的家,朝廷有钱!\u3000\u3000王越是千古留名的将军,现在有人!\u3000\u3000有钱有人,还他妈的被鞑靼骑在头上拉屎!这不是天大的笑话?!\u3000\u3000以前读史的时候,但凡有这种史实那都气得他牙痒痒,现在自己亲历了,真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特么的这太子不用当了!\u3000\u3000操!\u3000\u3000=========\u3000\u3000因为时间紧张,所以赶紧先改了一个《建设新大明》的名字。但这名字,实在不够骚气。\u3000\u3000集思广益一下,叫什么好?有没有那种一看就爆炸的名字\r\n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