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2)(1 / 1)

加入书签

(\u3000\u3000有了前文所述的理解,彼此的沟通就会更轻松通透。\u3000\u3000首先,这部短篇书目内容是偏纯粹管理多一些的。为了不让读者读来枯燥、乏味,又想把所希望呈现的管理方面的内容尽量饱满地讲述清楚,希望在自己试着把下面三要素中渗透到位的同时,读者可以自行补充下面最少一个要素的内容为基础,便于共同快速推进:\u3000\u3000第一、适当懂一些管理基础及管理理论,并有过使用相应理解决方案验证过这个该基础或理论的实际可行性及行后意义;\u3000\u3000第二、有部分实战经验,确实近距离地接触过管理工作。因为针对创业,所以对起点的要求略有提升(直接参与到大型公司的中层以上管理,或者中小型企业的高层管理再或者自己创业过的为优);\u3000\u3000第三、恒持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性格。\u3000\u3000如果上述内容不具备是不是就不行,当然不是,毕竟很多事情都是由浅入深,从无到有过来的。作者会竭尽全力在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路上走的沉着些。\u3000\u3000我本人有幸在多个创业团队中担任过重要角色,也亲自带过创业队伍,功过皆有。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在大部分人都隔岸观火的时候,你寻找桥梁,走到对岸,直面烈火。从火海中回来,本身就是价值。对于创业的人来说,成功很难用单一条件判断命定,我仍坚持这是因人而异的自我认同问题。\u3000\u3000我们可以从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开始,我举个简单的例子。\u3000\u3000一个创业的老板,选择开饭店,是创业,办一家企业,开一个工厂也是创业,把企业打造好了,直接IPO上市,仍可以是创业。\u3000\u3000看似同为创业一词,但里面内涵却有巨大差别。例如开饭店的老板,一年净赚10万元钱,也许会觉得也不错;可到了企业层面,这10万元钱也许被随便什么事情,就当费用消耗掉了;如果是规模化上市的企业,可能有1000万的净利润,老板都不好意思给股东交差。\u3000\u3000所以我想说的是,创业受众和创业选择是千差万别的,难以用一个标准通用的杠杆衡量一切,更不会有所谓的一劳永逸。\u3000\u3000本文的写作,尽量试着以较为公允的视角,多数可用的模式,尽量涵盖更宽的范畴展开分析。但考虑到创业这个词的分量,部分专精点的探索还是会保有其该有的样子与模式。\r\n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