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内外合谋(1 / 1)

加入书签

(\u3000\u3000轮台城中,张越正心安理得的喝着茶。\u3000\u3000他接连三次上书请求出塞击胡,但都被皇帝否决了。\u3000\u3000既然无法参战,那就把精力转到内政上来。\u3000\u3000轮台发展越来越快,内政管理确实也有些跟不上了。\u3000\u3000随着因巫蛊之祸而被发配到轮台的罪人抵达。\u3000\u3000轮台地区的人口已然突破了二十万大关。\u3000\u3000西域汉军直接控制的人口更是超过了四十万。\u3000\u3000这样的人口规模,即使是放到内地也是一大郡了。\u3000\u3000如果只算丁口,西域汉军控制区已经相当于关东2-3个郡国的规模。\u3000\u3000但汉军在西域还是实行的屯垦和军管制度。\u3000\u3000这样的制度虽然有利于战争动员,但对经济民生的发展却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u3000\u3000面对新情况,张越现在正在犹豫是否在西域也推行内郡的乡亭制度。\u3000\u3000“乡亭”制度是我国周代“六乡六遂”制度和汉代“三老啬夫”地方制度的合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老的“乡治”。\u3000\u3000诸夏的“乡治”源于三代之前,完备于周。\u3000\u3000周代乡遂制度最富盛名。周官大司徒在王城所属的百里之内设立比、闾、族、党、州、乡区划,称之为“六乡”。\u3000\u3000同时还在王城所属百里之外,设遂、县、鄙、酂、里、邻区划,称之为“六遂”。\u3000\u3000【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u3000\u3000乡遂之官多由本地推举,由周王任命。\u3000\u3000汉代地方治理实行乡亭之制,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u3000\u3000十亭为一乡,乡设立三老、啬夫等职。\u3000\u3000秦汉对地方控制非常严密,动员能力也很强。\u3000\u3000皇权不下县对秦汉、唐这样的古典军国主义国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u3000\u3000所以秦汉虽然人口远不如明清,但表现出来的国力却强的多。\u3000\u3000这也是秦汉与隋唐帝国能够称霸世界的根本。\u3000\u3000轮台改为内地的乡亭里制度后,实际并不会削弱军事动员能力。\u3000\u3000不过在其它方面,尤其是在财政方面会增加一些压力。\u3000\u3000因为要设置大量的亭长、乡蔷夫等官吏,所以会导致行政开支的加大。\u3000\u3000不过因为丝路贸易的繁荣,实际上西域最不缺的就是钱。\u3000\u3000真正的难点在于轮台的人口非常年轻,有学识之人不多,严重缺乏三老的人选。\u3000\u3000虽然皇帝的诏命中张越在西域有自专之权,但他又岂敢自行设置新的地方制度。\u3000\u3000别看张越在西域如同太上皇一样,但皇帝其实只要一纸诏书就可以把他打落尘埃。\u3000\u3000后世有句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u3000\u3000张越在反复衡量之后,决定召集西域六百石以上官员来一次集议。\u3000\u3000“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或许能有更好的办法。\u3000\u3000而且就算是以后出了什么差池,那也是法不责众,有人可以共担风险。\u3000\u3000张越在与左右之人商议之后,下达了集议的命令。\u3000\u3000很快西域各地六百石以上官员皆收到了前往轮台的命令。\u3000\u3000“君侯这是要干大事啊!”\u3000\u3000收到命令后,对张越比较了解的军官们立即猜到了张越的想法。\u3000\u3000“云阳侯行事颇有古君子之风也……”\u3000\u3000其他官吏,尤其是新近来到西域的官吏们,也感觉兴奋,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u3000\u3000“君侯难道想出兵击胡?”\u3000\u3000一些军官暗自猜测。\u3000\u3000不过不管众人如何想,大家皆不敢怠慢,把工作交待给自己的副手之后,立即往轮台赶去……\u3000\u3000……\u3000\u3000轮台城准备为未来的发展展开集议之时,北方草原上,汉匈两国的大战也进行的如火如荼。\u3000\u3000“近日得到密报,汉军将大举出塞……诸位可有好对策?”\u3000\u3000孤鹿姑单于在得到密报之后第一时间召集了单于庭诸贵族议事。\u3000\u3000李陵此时建议道,“大单于,如今汉强而吾弱,不可与汉军正面交锋……不若坚壁清野……”\u3000\u3000卫律也支持道,“当先把人口牛羊全部转移至郅居水以北,再相机而动……”\u3000\u3000孤鹿姑单于闻言道,“善!”\u3000\u3000这时右大都尉起身道,“大单于……我已经与长安贵人达成协议……当可逼迫李广利……与吾决战……”\u3000\u3000左大都尉却道,“吾等岂可与女子共谋……”\u3000\u3000左贤王这时道,“只要能击败汉人与谁共谋又何须在意……”\u3000\u3000李陵此时却是若有所思,“区区一女子如何能逼迫李广利?”\u3000\u3000卫律闻言却是哈哈一笑,“右校王乃是君子也,岂能知道女子之威……那汉太子不就死在女子之谋下……”\u3000\u3000李陵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话。\u3000\u3000不过心中不禁开始思量自己当年被围之事。\u3000\u3000良久他不禁摇头叹息一声。\u3000\u3000这时经过一番争论鹿姑单于也已做出了决断。\u3000\u3000“传我命令,诸部务必于……前,转移至郅居水北岸,有拖延不行者“斩”!”\u3000\u3000随着孤鹿姑单于的命令下达,匈奴各部纷纷开始行动起来。\u3000\u3000在诸部小王、贵族组织,匈奴人快速将部民、牛羊马匹各种辎重通通转运至郅居水北岸。\u3000\u3000匈奴各路大军也开始行动起来,只等长安内乱,即可围歼李广利所部。\u3000\u3000按照计划左贤王带领帐下部众渡过余吾水,奔袭六七百里,暂住兜衔山,准备伺机侧击李广利部。\u3000\u3000孤鹿姑单于则亲自率领精兵与左安侯一起在姑且水南岸等候李广利大军,吸引汉军主力的注意力。\u3000\u3000另外李陵也受命率三万骑兵,准备迂回包抄李广利部。\u3000\u3000匈奴人的意图是想要以单于亲率领的精锐吸引汉军注意力。\u3000\u3000然后由左贤王和李陵两部从左右两翼伏击围攻李广利部的汉军主力。\u3000\u3000匈奴人的计划是想要借此一举击溃汉军主力骑兵。\u3000\u3000如果匈奴人的计划成功,那么李广利部汉军可谓凶多吉少。\u3000\u3000但战争中意外因数实在太多,这一次上天似乎也没有站在匈奴人一边。\u3000\u3000匈奴人的三支骑兵中却是李陵部出现了意外。\u3000\u3000商丘成在西河出塞之后,一直行军至追邪径,始终未能发现匈奴。\u3000\u3000此时其部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持其继续深入草原。\u3000\u3000因此只得无奈的选择退兵,结果在退兵的途中竟然失道。\u3000\u3000不过这次失道却是挽救了李广利。\u3000\u3000失道的商丘成所部,竟然刚好遇到了准备迂回包抄李广利的李陵所部。\u3000\u3000竟然是李陵这叛贼,商丘成也不多话,立即下令进攻李陵所部。\u3000\u3000双方一交战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u3000\u3000双方在浚稽山鏖战九日,最终商丘成部成功击退李陵所领匈奴骑兵,并追击李陵部至蒲奴水后才因粮草补给问题南撤。\u3000\u3000历史上莽通所部的进攻方向是天山一带。\u3000\u3000但因张越在年前已经击溃了天山一带的匈奴部落,因此这一次莽通部也改变了进攻方向。\u3000\u3000莽通部在出塞之后却是往涿邪山方向前进。\u3000\u3000西域汉军虽未大举出动,却也为莽通所部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补给。\u3000\u3000尤其是西域提高了大量的由宿麦制作的馕,让莽通有了十足的底气。\u3000\u3000在涿邪山莽通部与匈奴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领两万骑兵偶遇。\u3000\u3000匈奴人看到莽通势众,未战而撤。\u3000\u3000原本历史上到此时莽通部因补给不足,因此早早的退回了出发地。\u3000\u3000最后只剩下李广利一支孤军在草原上与匈奴人鏖战。\u3000\u3000但现在却是不同了,莽通在逼退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领两万骑兵后,非但没有撤退反而继续向北进军直逼燕然山。\u3000\u3000到此时历史已然全然发生了改变。\u3000\u3000与历史上相比,汉军多出了莽通的四万骑兵。\u3000\u3000匈奴人却是少了右贤王所部的参战。\u3000\u3000形势明显变的更有利于汉军。\u3000\u3000而作为此次出征核心的李广利大军,这一次也比以往好了许多。\u3000\u3000李广利出塞后,先是在夫羊句山遭遇匈奴右大都尉与卫律统领的五千骑兵。\u3000\u3000李广利大喜过望,立即派前锋两千骑兵出战。\u3000\u3000卫律等避之不及被迫应战,双方在夫羊句山阳展开大战。\u3000\u3000此战汉军大胜,匈奴全军崩溃,右大都尉被汉军阵斩,卫律带着残兵败将溃逃。\u3000\u3000“二三子,追击!”\u3000\u3000获胜的汉军一路追击,直到范夫人城才停了下来。\u3000\u3000沿途遇到的匈奴各部,见卫律惨败,没有一支军队敢迎战汉军。\u3000\u3000……\u3000\u3000李广利部抵达范夫人城时,长安城也再起波澜。\u3000\u3000金日磾和霍光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后,终于向皇帝上奏调查报告。\u3000\u3000“都查清了?”\u3000\u3000皇帝斜靠在榻上,向两人询问道。\u3000\u3000金日磾上前道,“陛下,皆以查明,黄门苏文、常融、王弼、郭穰等昔日皆是中黄门赵之下吏……”\u3000\u3000说道这里,金日磾却是闭口不言。\u3000\u3000皇帝道,“为何不言,说下去!”\u3000\u3000金日磾不敢迟疑,继续道,“陛下遇钩弋夫人之事,正是黄门苏文与河间王……”\u3000\u3000皇帝闻言怒急反笑道,“朕与朝中众大臣,竟被一妇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真乃吕后再生也……”\u3000\u3000金日磾和霍光两人闻言皆不敢言,周围侍者也是吓的一个个跪倒再地。\u3000\u3000……\u3000\u3000钩弋宫中,钩弋夫人正在与亲信黄门商议。\u3000\u3000“夫人可使内待郭穰密告丞相刘屈氂夫人诅咒皇帝。”\u3000\u3000钩弋夫人闻言道,“此人可靠呼?”\u3000\u3000左右道,“昔年郭穰犯罪将死,乃是赵黄门救下他的性命……”\u3000\u3000钩弋夫人闻言面露笑容道,“如此甚好,只是密告丞相夫人一人恐难以成事,当加上李广利才好……”\u3000\u3000左右皆称善道,“夫人高明,陛下正因那刘据之死懊恼,此时举报,必引陛下大怒……”\u3000\u3000“刘屈氂与李广利二人必死,两人一死还有何人能阻殿下登上太子之位……”\u3000\u3000钩弋夫人闻言脸上已是笑媚如花!\u3000\u3000钩弋夫人与左右商议已毕,立即派人与那内侍郭穰联系。\u3000\u3000郭穰果然欣然应许。\u3000\u3000翌日正好轮到那郭穰服侍皇帝。\u3000\u3000郭穰寻了个机会普通一声跪倒在皇帝面前。\u3000\u3000皇帝故作惊讶的询问,“尔跪在地上做甚?”\u3000\u3000那郭穰高呼一声,“陛下,仆寐死以告……”\u3000\u3000皇帝道,“尔要告谁?”\u3000\u3000郭穰拜道,“陛下,那丞相之妻,竟然私下诅咒陛下……还请陛下查之……”\u3000\u3000皇帝面无表情的道,“丞相之妻诅咒于朕,尔又从何而之?”\u3000\u3000郭穰闻言道,“仆偿与丞相夫人侍从交……”\u3000\u3000皇帝冷笑一声,“来人,给朕拿下,交廷尉处置……”\u3000\u3000郭穰正想要继续举报李广利,未成想皇帝竟然直接命侍卫把自己给拿下,竟是一下子慌了神,扑倒在地。\u3000\u3000“来人,拖下去!”\u3000\u3000“陛下饶命……陛下饶命……”\u3000\u3000任凭那郭穰如何惨叫呼喊,侍卫们皆是充耳不闻。\u3000\u3000钩弋夫人安排在甘泉宫等待消息的小黄门见那郭穰竟然被侍卫拖了出来,不禁大惊。\u3000\u3000他立即快步往宫外走去,想要尽快赶回钩弋宫报信。\u3000\u3000谁知才刚刚走的宫们处,已然被门侯命人拿下。\u3000\u3000“尔可知某是何人,尔一小小门侯竟然敢拿某……”\u3000\u3000那小黄门被拿住后仍然叫嚣不已。\u3000\u3000门侯听得却是不耐烦了,直接用剑鞘抽打在他的嘴上。\u3000\u3000“噗”\u3000\u3000那黄门挨了这一下,却是被打的牙齿和着鲜血一起从嘴里喷了出来。\u3000\u3000此时那黄门如何还不明白,这门侯定是奉了皇帝之名。\u3000\u3000与此同时,羽林军此时也在霍光金日磾两人的带领下封锁了钩弋宫。\u3000\u3000“霍光、金日磾尔二人想要做什么?”\u3000\u3000钩弋夫人大声质问着,脸上却难掩恐惧之色。\u3000\u3000“陛下有命……赵婕妤霍乱宫廷……离间皇家…发云阳宫……”\u3000\u3000“陛下!”\u3000\u3000那钩弋夫人赵氏惨呼一声,竟然瘫软在地。\u3000\u3000霍光此时皱了皱眉头,对左右道,“还不请弗陵皇子至陛下处……”\u3000\u3000左右人等赶紧抱着刘弗陵前往皇帝寝宫。\u3000\u3000待刘弗陵被带走后,霍光这才与金日磾一道把那钩弋夫人押送至了云阳宫。\u3000\u3000三日后,钩弋夫人被赐白绫死于云阳宫。\u3000\u3000钩弋夫人虽死,但皇帝对太子之死仍然耿耿于怀。\u3000\u3000不久之后寻了个借口还是把刘屈氂下狱。\u3000\u3000随后以巫蛊之罪把刘屈氂等人腰斩于市。\u3000\u3000不过此次皇帝却没有牵扯到李广利身上。\u3000\u3000这一次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李广利没有再冒险渡过郅居水。\u3000\u3000而是在与北进的莽通取得联络后,选择了西进。\u3000\u3000西进的汉军正好遇到北撤的李陵部,双方交战一日,皆是死伤惨重。\u3000\u3000孤鹿姑单于闻李广利西进亲率五万骑兵追击,双方再次大战一天。\r\n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