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疆行 第五十八章 宴无好宴(2 / 2)

加入书签

鹅黄八宝暗纹的织锦上衣,大红的洒金描牡丹缎子马面裙,披着雪白的狐裘披风;脚上是翘头鸳鸯鞋,鞋尖上各有一颗金珠;一脑袋的金钗金凤金步摇,瞅着和开屏了似的;耳上一对宝塔形状、嵌红宝的耳坠子,沉坠得很;腕上金的银的玉的珊瑚的,瞧着手腕都疼;腰间更是环佩叮当,什么金香囊、玉禁步、金镶玉的佩带、金银线绣成的织锦荷包。

再配上那京中如今最时兴的粉面桃花妆,额间还有金箔点缀。

黄澄澄,红彤彤,粉莹莹,白花花,活像是个会走路的首饰铺。

冯氏都不知道该看哪儿了。

并非难看。

眼前的首饰铺纵然浓妆艳抹,但杏目柳眉,肤白唇丹,身量高,腰身细,尤其是脸上那对小酒窝,含着笑意,比额间那点金箔更引人看。

单看那张脸,是让人忍不住亲近的模样。

可再美,套上这一身打扮,美得艳,艳得俗,俗得与她天然可亲的美又不搭,又古怪得合适。

总之是说不上来的怪异,怪到让冯氏忍不住,上到下,下到上打量了好几圈,就连跟着李月娇的丫头,她都多打量了好几圈。

捧着个雕刻精美的檀木盒子,通身也是簪金戴银,佩玉锦衣的大富贵。

这就是安阳侯世子,时任镇北将军薛镇的妻子和她的贴身丫鬟?

不是说孝惠郡主很喜欢这个儿媳妇吗?出入都要带着她,教她种种京中事?

怎的就教出这等扮相?

本就年轻不服众的岁数,再打扮成这样……啧啧。

冯氏想呢,李月娇已经款步走到了冯氏对面,含笑看着她不语。

人到了面前,冯氏这才醒过神来,忙堆笑施礼道:“妾冯氏见过夫人,夫人一路走来,辛苦了。”

李月娇忙伸手扶住她,并没让冯氏将礼行全了。

只这一扶,冯氏便觉出异样了。

别看眼前人这一身累赘,但扶她的时候,步摇轻动、耳坠微摇,腰间环佩与腕间各种镯子移动,却竟并无多余声响。

她再抬头时,刚好碰上了李月娇的含笑的目光。

“夫人莫要多礼,今天是夫人的好日子,竟劳夫人亲来接我,倒让我不好意思起来。还是该我先贺夫人永葆青春,平安喜乐才是。”

她说着话,对旁边道:“云团。”

云团立刻上前一步,低眉颔首双手将匣子呈了上去。

冯氏忙一边道谢,一边让身边的妈妈接了。

那妈妈接在手,才发现匣子颇有些重量,压得她差点儿踉跄。

偏云团一路端着匣子过来,呈上来的时候,还能不摇不动。

冯氏看了那妈妈一眼,读懂了她的目光。

原来孝惠郡主,教的是礼仪吗?冯氏心想,也是,小门小户嫁入高门,三年能教出个礼仪周全已经不错了,哪儿还能顾得上其他?

只她不知道,她在打量李月娇,李月娇也已不动声色地将她打量了一遍。

冯夫人今年五十有五年纪,但因保养得当,所以瞧着像不足四十,长得尚算慈眉善目,那一身石青色的衣裙,金钗玉簪,合年纪,合气质,也合她的好日子。

只是那双因打量她而流露出精明与轻视的凤目,削弱了她的慈和之感。

李月娇笑意不变,和气道:“听说夫人爱石擅书,我刚好有一方前朝段郎君留下的胭脂红澄砚,赠予夫人,还请夫人莫要嫌弃简薄。”

冯夫人一怔。

前朝段郎君是世间闻名的制砚高手,但传世极少,又逢累年战乱,到如今已经十不存一,是士林文人极向往的好砚台。

没想到眼前这个首饰铺,出手竟这般大方?

已经看轻了李月娇的冯氏惊诧之余,获至宝的喜悦未藏住,从眼底溢了出来。

李月娇看得分明,心中暗笑。

她如此打扮就是为了让人看轻。

看轻了,心高了,有些情绪就藏不住了。

“太贵重了,夫人如此厚礼,倒让妾不好意思了。”冯氏心中虽欣喜,但依旧笑着推辞,“夫人快往里请吧。”

郡守府的后宅不大,二门和今日待客的正厅紧挨着,绕过影壁墙便是。

李月娇笑盈盈地跟着冯氏往内走,幽幽道:“前儿世子因军令如山,不得不征了郡守的两匹爱马,心甚惶恐,因此今儿趁机以礼相还,省得郡守与夫人不快,齐少爷与齐小姐生气。”

话音未落,冯氏脸色已经青了。

偏她二人已经绕过影壁,李月娇只觉眼前花团锦簇,各色打扮、各个年龄的女子都站在院子里。

而被她提及的齐小姐也在其中,脸色比别人更僵硬些。<!--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