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249章 缴械过境败军心(2 / 2)

加入书签

赵括摇摇头,颇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如此不放心本将?既如此,本将提供两个方案:其一,依旧是秦军分批,可入野王城后,第二批再行出发;其二,第一批秦军出界牌岭三里后,可归还武器,以作秦军自保之用。相国以为如何?」

「后续之军呢?」范睢立即问道。

第一个方案,秦军分批而走,虽然几乎每趟只需要不过一日的时间,但如今的大军足足还有十余万,也就是至少需要五六日的时间。跨度实在太长了,而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意外,范睢显然并不考虑这个方案。

「若是后续之军全都归之军械,难保武安君不起前后夹击之心。还请相国稍作体谅

。」赵括也立即答道。

范睢默默沉思了一会儿,总算是默默点下了头,道:「便依上将军之言,出界牌岭外三里之后,归还我军武器以作自保之用。」

的确,想要两方都保证安全,这样的做法已经算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好在,范睢也从始至终并没有想要反攻赵国什么的,毕竟反攻就意味着风险,而秦军战力的危殆,已经不允许再冒更多的风险。而显然,面前的赵括也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

当然了,赵括之所以要秦军缴械而出,显然并不只是为了保证界牌领的安全。更重要的其实就是缴械本身。

一只军队,平时的训练也好,后勤的保障也罢,甚至将军的指挥,都是众所周知的,可以直接决定军队战力的关键因素。

但,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往往被众人所忽略。

那就是一只军队的精气神!

在同样面临绝境时,一只一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军队和一只曾经在战场上投降过的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往往是天差地别的。哪怕这两只军队有着近乎同样的训练、后勤和指挥。甚至有过了投降的经历的军队还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再度投降。

要知道,一个赢惯了的人,往往是很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的。而一直顺风顺水的人,往往会因为一次的逆境从此一蹶不振。

显然秦军就是这样的人。至少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军的对外战争几乎就没输过,即便是输了,也只是局部的失利。也因此秦军在对阵各国的战斗中,几乎都保持着绝对的心里优势。

而赵括的做法,就是要将秦军的这次失败扩大化,将失败的阴影深深地刻入每个秦军士卒的心中。通过收缴武器,将秦军无敌的信念进行无声的摧毁,进而告诉秦军的每个士兵,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失败者。

当然,或许也有不少秦军回因此知耻而后勇,在之后的与赵国的对战中越发地英勇,但更多的秦军则会在之后对赵军的战斗中,自然地产生焦虑,甚至失去该有的信心。<!--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