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封藩同封国(2 / 2)

加入书签

诸子各有茅土之封,必上尊天子,藩屏王室,以安百姓,以无挠天下公法。

亲王岁支禄米五万石,另有锦,紵丝,纱、罗,绢、冬夏布,绵,盐,茶,马料草等其余待遇不等,由地方行省出……王府兴建,所在为国,砖石城墙为宫城,内为宫殿,外置宗庙社坛,应以应天为摹本,一应规格涉及亲王、君王、婚姻、礼乐、依仗、护卫、官属、宗庙等,由行省兴建。

先资于京师,再资于王府,后资于地方。

落笔:李希颜

“恩师!”

朱棖反反复复的读了大约一千字的书信三遍。

扬起长鞭催马冲回了兰县城池。

很意外。

也很惊喜。

这是一篇朝廷政令的文章。

是老朱在洪武三年颁布,通告天下,然后遇到阻力,又被闲置起来的政令。

这条政令没有废除,也没有实行。

但在这条政令没有彻底废除之前,这条政令就是有效的。

而这条政令中严格规定了亲王的所有权益。

征收地方赋税,赋税三四五成上缴国库,其余部分亲王享有。

王府兴建以应天为摹本修建,全部费用由陕西财政承担。

亲王府享有的规格制度一应齐全,且享有宗庙祭祀之权,可为国,供奉于天子。

老朱颁布了多少政令没有人知道,通告天下的文书浩如烟海,想要从这里面找到这封快要被遗忘的文书需要消耗的时间是不可计数的。

他在兰县的行事,没有前考,全凭着他对老朱建国之后的了解来肆无忌惮的行事。

什么丰兰计划,沈家,伐木立信,树立蓝城王旗,建王府军镇,招募兵马,都是根据九大赛王这些来做参照执行的。

也就是如他所说的底线试探,看看他过分的举动会不会引起老朱的弹压,训斥。

训斥了,他就知道他不能碰的地方在哪里。

不训斥,他就继续试探。

丰兰计划引来了老朱教导,包括李希颜和邓愈五位老师,他觉得是老朱肯定是不满他擅自行动,招惹祸端,但木已成舟,不得已帮忙。

可现在看来,他真的忽略了在李希颜和邓愈教导之中,邓愈的大动作。

邓愈可是一路从凤阳扫荡到西安啊,一路上剿匪,安民,修路,沿途各州府广开关口,并大行方便,摆明了要大规模北迁百姓。

因为越走越冷,其实北迁百姓大半落在了西安附近,因为他的奖励才在兰县聚拢十万人。

方孝孺是朱标给他的辅佐重臣。

而现在这封书信。

让他心灵一瞬间受到了暴击,李希颜哪里是来教他读书,是老朱给他的辅佐重臣。

一个秉承老朱意志的辅助重臣。

而他在不经意间的举动,通过了李希颜的考验。

咕噜!

朱棖的手差点都抖了起来。

一个疯狂的想法从朱棖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老朱要封藩同封国!

弃封国弊端,实行封同姓王的国策,供奉京师。

这代表着什么。

特么他朱棖就是塞北第一个土皇帝。<!--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