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世界震惊!东方之美!(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咚!咚咚!咚……咚咚咚!”

首当其冲,是一阵阵仿佛能和心跳灵魂共鸣的鼓声。

那声音,绝对是振奋人心的存在!

“咚咚咚……嗯嗯嗯……”

歌曲的伴奏飞快转折,瞬间将林飞代入到了一种意境之中。

这歌曲的编曲,真的很完美!

通过不断的起承转合,可以说是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听着歌曲的人。

“古墙边,战旗前,有一个……

少年!”

“风吹柳,人悠悠,少年有……

乡愁!”

“忆……童年!多少沧桑田,从未,有人思念!”

“恰……逢乱世!少女与少年,从此,相识点点……”

“天下纷乱何时休,无人敢预料~~~

却不曾热血满胸怀,持枪骋沙场……

少年热血从不熄灭,少女手持薄纱

遥想当年家国情怀,今夕可否实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家国情怀,是否当今犹在?”

“这一生!”

刹那之间,随着林飞一声怒音的爆发,整个歌曲,瞬间达到了情绪的顶峰。

林飞作为听众,只感觉,自己的脑海中,战场,将士,奋不顾身!

重重情绪的交织之下,林飞的情绪,也渐渐的沉重了起来。

“咫尺天涯!恐不能相见!

但却无悔!为国献热血!

人世间起起落落,那又如何?

今朝有酒……

谁与我……

策马杨帆!!!”

伴奏愈加的急促,那鼓点的不断加重,震撼的人心跳都开始跳动了起来。

林飞缓缓的睁开双眼。

只见到屏幕之上,是他和许悦排练出来的舞蹈动作。

其实也说不上算舞蹈,只是在这种歌曲的背景下,两个古代的男女,所隔山海,遥遥相望,却……

永远没有办法将双手,十指紧扣了!

千人千面,有的人说,这是友情,一辈子没有交织的友情,一个为国,一个为家,各自有着各自的奋斗。

也有人说,这是爱情,是一辈子都在相思相守的爱情,哪怕战死沙场,哪怕白发老去,却永远没有忘记!

“那一年,溪水边,看流水潺潺。

那一年,无战乱,想世间平安~~~”

“手持冗笔,书写家国壮烈河山!

却不曾想,弃笔从戎持枪战沙场!”

“我从不曾忘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一同欣赏这月儿圆!

也从不曾放弃,当胜利到来你脸上那开心的笑容!”

“不知何时……

我忘了你,眼中只有华夏儿女!

不知何时……

我忘了你,眼中只有星河灿烂!”

“这一生!”

“这一生!!!”

林飞和许悦的和声,仿若是瞬间头皮发麻的感觉一般。

就连林飞此时不是第一次听,但还是觉得头皮发麻。

高亢的音色,搭配音乐,完美的冲击着每个人的灵魂!

“战!战他个天昏地暗,只为!只为脚下疆土平安!

战!战他个十死无生!无畏!华夏儿女永远无畏!”

“等!等她个昏天黑地,从未!从未忘记你的容颜!

等!等她个地老天荒,如何?如何才能凯旋而归!”

“战!”

“等!”

“只为!”

“从未!”

“战!等!无畏!如何!战!战!”

“轰……”

刹那之间,声音全部消失。

林飞张开了双眼来。

屏幕之上,画面转换。

在面对千军万马之下,林飞……

倒下了……

但他的身后,却是无数奋力高呼的战士们。

因为……

他们赢了!

他们赢下了这场战争,也赢下了全国儿女的安康盛世!

但……

林飞却永远不会醒来了!

“战~~~”

而在村口的小溪边。

许悦已经老去,满头白发的她,看着远处的山巅,用着戏腔,不断的重复着“战!”这一个字!

声音宛转悠扬,再联想整首歌曲所描述的意境,让人头皮发麻!

她……还在等着……

却不知是等他,还是等这太平盛世,共享繁华!!!

歌曲名字叫做《愿》,整首歌也没有一个愿字,但……

通过二人的演绎,却是通过声音,向着所有听到这首歌的网友们展现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华夏儿女对生活的祈愿,对未来的愿景!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歌曲之中强烈的情绪。

一时间,大家千人千面不提,但每个人的心中,那种家国情怀的情绪,瞬间的升腾了起来。

“呼!”

听完了整首歌,林飞也是有些意犹未尽。

但他还是放下了手机。

因为……

“呜呜呜!”

“太好听了!”

周围,同事们纷纷传来了一阵阵的惊呼声来。

啊这……

啥情况?

“林老师!”

“哎嘿?”

林飞转头看去。

只见到,一人看着自己,竖起了大拇指来。

“林老师,真是没想到,你这演唱技巧也太厉害了吧?”

“是啊是啊,真好听啊!这今年年底咱们学校的新年演出,林老师不得高低上去唱两首啊?”

“我觉得小林老师得去唱,太完美了!我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了啊!”

“乖乖,不知道为啥,听完小林老师的歌曲,我都想家了。”

“而且许悦和林老师班里那个小姑娘的歌曲,也很好听!”

“是这十首歌都好听的吧?”

“没错没错!”

一时间,大家夸赞了起来,着实让林飞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嘿嘿笑着挠着头,也是不知道该说啥了。

“嗡嗡嗡……”

而就在此时,林飞的手机也在不断的震动着。

拿起来一看,正是学校教职工群发来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