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回 备好金屋娇何在(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且说沈仲思正沉迷在洪月娥的温柔冢里不愿自拔,就接到了李子霄的请柬,方才晓得李子霄是抱得美人归了,又是羡慕,又是眼热,便鼓起兴致约了许多朋友,大家出个公份,足足的在李子霄的新公馆里热闹了三天。

沈仲思天天被他们灌得大醉,过了一天还觉得头晕目眩,神志恍惚。不过见了李子霄把张书玉娶到家中,玉暖香温,花好月圆,更加上洞房花烛夜的旖旎风光,真是艳锦裁云,新绫织凤,画屏无睡,银烛摇红,把个沈仲思看得羡煞到了极点,不由得心上也跃跃欲试起来,暗想他娶得张书玉,难道我就娶不得洪月娥?便把这个意思和洪月娥说了。

须知洪月娥巴结沈仲思,全是巴结他的钱,并不是看中他的人品,何况那个沈仲思压根儿就没有人品这种高大上的玩意儿,那些面子上的应酬本来就是假的,在洪月娥的心里沈仲思屁都不是。

无奈洪月娥撑起的这个分公司,与陈文仙的还不同,人家是独资经营,自己说了算;而洪月娥却是股份制的,房间里侍女们都是投了资的。那些入股的资金,他们称之为“带挡”,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三千开外。既然都是股东,那就不能洪月娥这个总经理一人说了算,那些侍女都是有话语权的。

刚开始洪月娥结识沈仲思的时候,洪月娥不肯与他深度合作,无奈房间里侍女为着自己的钱袋子着想,见沈仲思逼格满满,肯大把花钱,稳占榜一大哥的位置高居不下,便硬是逼着总经理让步,迫使洪月娥不得不与沈仲思深度合作。深度合作了几次,洪月娥便想甩开沈仲思,无奈这个金主儿太好忽悠,又出手阔绰,这么有钱又傻不愣登的榜一大哥实在太难得,于是股东们不干了,再次逼宫,迫使洪月娥不得不让步,留下了沈仲思。而其实,洪月娥已经烦死沈仲思了,可是她身不由己呀。

现在沈仲思表白说要娶自己,洪月娥心上将这人鄙视到了十八层地狱,捞都没处捞的那种,不过转念一想,这未尝不是个机会,这几年被这些股东搞得自己身不由己,自己反而变成给这些股东打工的了,我卖肉你们捞好处,一点自由都没有,想想就郁闷得不要不要的。既然他有这般心思,不妨先应了他,叫他替我将这些股东们的带挡一概还清了,省得他们唧唧歪歪,指手画脚的左右自己。只要把带挡还了,以后的事便想个法儿再作脱身,料想凭姓沈的脑子绝对想不到这一层。

洪月娥打定主意,便一口应允,并向沈仲思道:“我入了这个行当,吃上这碗饭,也是身不由己,如今你肯拉我出苦海,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以前也曾经想过从良,无奈一是没遇到合心意的人,另外对方要是本没有那个意思,我贸贸然的说了,如果被拒绝,我也很难过,所以也就一直不敢走出这一步。”

沈仲思听了更是欢喜,便叫了房间里的那些人上来,细细的和她们说了。

那些侍女听到洪月娥竟然肯嫁给他,都觉得很诧异,不知道洪月娥是来真的,还是玩套路,便都有些支支吾吾的不肯答应,一个个都看着洪月娥,看她的意思。

洪月娥暗暗的给她们递了一个眼风,她们会意,这才一口答应,并不作难。

沈仲思大喜过望,也不用别人提点,竟是自己就主动问洪月娥要什么价码,要替她还债。

洪月娥暗暗点赞,果然上道儿,不愧是老娘的榜一大哥。

洪月娥自然也不含糊,三千的债务翻倍成了六千,不过还是要给他些甜头,言明不要自己身价钱,让他觉得自己是占了便宜的,只要替自己还清了债务,就好跟他回去。

沈仲思满口应承,一付自己捡了金元宝,得了天大便宜的得意相。

洪月娥也是欢欢喜喜,目标初步达成,自然是欢喜的,叮嘱沈仲思道:“我俩的事情就算是这般说定了,依照我的意思,巴不得现在就跟着你走,我不做生意却住在这个地方,传了出去总是不太好听的。你这便回去看房子,收拾好了我就住过去,你看可好?”

沈仲思本来就着急,又被洪月娥这般一说,就更是心急如焚了,当下便如火烧屁股一般急火火地走了。回去后立马就先托人去看好了房子租了下来,瞒着家里的人悄悄的在外边布置着,准备来个金屋藏娇。

没几天就布置妥当,又选好了最近的一个吉期,便先打了一张六千洋钱的即期庄票,来到洪月娥的院子,亲手交给洪月娥。也是巧了,刚好屋子里只有洪月娥一个人,那些下人也不知道都去干什么了,居然全都不见踪影,不过沈仲思也没想那么多。

还算沈仲思有些见识,付了定洋后,便向洪月娥要婚据,洪月娥像是猛然想起来一般说道:“哎呀你看我这个记性,这么重要的事情,一高兴竟然是忘记了。”说着,又想-想道:“只是我不会写字,要不你替我代写,要不让我的东家来写。不过东家不在,怕是要等到明天了。”

沈仲思笑道:“别的东西我都可以代写,只是这个婚书,必须是你们这边的人写的,我是不好代你写婚书的。”

洪月娥笑道:“我也是这么觉得的,那就只能是等明天了。你要是不放心,要不把庄票也先拿回去,等明天东家来了,让他写了婚书和收据,你再给我?”

沈仲思笑道:“你真是说笑话了,我自从与你相交以来,直到如今已经差不多有两个多月了,怎会有什么不信你的,不要说这一张票子,就是更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不信的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