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阿瑜陀耶王朝(求推荐票)(2 / 2)

加入书签

在大明帝国对东南亚的荷兰人以及葡萄牙人动兵之后,这些人之中不少逃到了这里避难。

这些人为了可以让阿瑜陀耶王朝与大明帝国对抗,不仅仅教授了当地人新式火枪的使用方式,还帮助巴塞通王训练了一支军队。

就是这一支军队,被巴塞通王寄予了最后的希望。

大明帝国的军队太强大了,他们的火器数量很多,而巴塞通王很了解火器的威力有多么强。

他很支持那些西洋人帮助自己建立一支新的军队,但费了很大力气,也不过是获得了一支两千人的火绳枪队伍而已。

根据那些西洋人所说,这样的一支军队即使是在欧罗巴那边也是非常强大的。

可是在听到大量军队每一个人都装配着精良的火器的时候,巴塞通王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他派出了这一支被他称为“圣兵”的军队,并且还用三万人作为辅助,向大明帝国的军队派了出去。

他并不期望着这支军队能够战胜大明帝国的军队,只是希望其可以减缓一下大明帝国军队进占阿瑜陀耶王朝土地的速度。

进而让大明帝国了解到阿瑜陀耶王朝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占领的,如此就可以获得和平谈判的资格。

最后哪怕是把一半的土地都割让出去,只要可以保存他的王位,其他条件都是可以考虑的。

然而很快,那支被他寄予厚望的军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确认了消息的准确性之后,他不再犹豫,当即连夜带着亲信和家眷逃离了王城,向着海边跑去。

他觉得只有跑到了海上,那么就有活着的希望,海洋那么大,就算大明帝国的火器再如何强大,也不可能追击到海上。

然而,他甚至都没有机会能够跑到海边,就被海南陆战队给围困住了。

就连那支军队也没有想到,竟然就有这么一份大功劳落到自己等人头上。

他们甚至只是刚登陆不久,还没有真正的进行过一场战斗,第一场战斗就俘虏了一个国王。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巴塞通王被俘虏的消息传到了孙应元那边,让他感觉到非常的不爽。

虽然说能够带领大明帝国军队征服其它的国家已经很爽了,但是俘虏这个国王本来就应该是他的功劳,结果现在反倒是成为了那些后来者的功劳。

功劳的大小他都又不是很在乎,只是觉得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忽然没了,心里有些不平衡。

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这个该死的巴塞通王好不识抬举,你说你老老实实的待在老城里等待着被抓不挺好的吗?

干嘛非要跑这么老远,然后被别人抓住。

结果都是一样的,白白跑了这么长的局,浪费了多少体力啊?

心中有些别扭的孙应元,没有找到发泄的途径,只能指挥军队去更努力地攻打那些阿瑜陀耶王朝的军队。

关于国王被俘虏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王朝军队的耳朵之中,然后他们当然是快速地失去了抵抗意志。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国王被俘虏,一般也就意味着国家已经被覆灭了。

尤其是,如今节节战败,各地人民甚至拥护入侵者也不帮助他们这些本国的军队。

战争再继续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大范围的主动投降出现,军队几千甚至上万人,还没有动一刀一枪,就直接投降了。

从军队出击到全面占领阿瑜陀耶王朝,包括附属国柬埔寨地区,用了还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这些时间之中,甚至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对各地的一些人员的安排和政体制度变革上。

当初大明帝国战胜东吁王朝的时候,他隆王的宠臣坤泰投降大明,因为其精通多国语言,被任命为大明帝国中南半岛“翻译院”一级翻译特使。

在崇祯三年这一年的时间之中,他一手培养出来了数百名通晓中南半岛其它国家语言或者荷兰等西洋国家语言的语言人才。

这些人为大明帝国占领并治理阿瑜陀耶王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对这种语言人才的培养,早在崇祯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大明帝国要的是把陆地上每一平方公里都插上属于大明帝国自己的旗帜。

虽然最后是希望达到万国来朝,各国奉华夏汉语为第一语言的状态,但过程中,就需要有一批非常善于各种语言交流的人。

大明帝国的官方有着专门培养和管理翻译人才的“通译馆”,翻译院是后来设置的地方,其归属于通议馆,设立在地方,里面的人一边学习,一边为大明帝国的军队与当地人的交易保驾护航。

知识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没准就是之后阿瑜陀耶王朝永远成为历史,还可以用来考古。

在各方的势力一起努力之下,阿瑜陀耶王朝与柬埔寨都覆灭了,大明帝国完全占领了中南半岛。

至此,大明帝国南方地区已经连成一片。

随着每一次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萧升都会在地图上进行描绘。

就像是拼拼图一样,其中的乐趣和舒爽是无法言表的。崇祯四年上旬完成了征服工作,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建设问题。

这说到什么时候,建设永远是最耗时间的,剩下的工作,才是最为繁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