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麦穗丰收日,中原收复时!(2 / 2)

加入书签

一个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

岳这个姓氏,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可也是一种负担。

“后来,子良和这第一批难民,定居在了西部,持续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里,他偶尔回到故居,看望留在家里的长子。”

“同时也接应了更多的人,到西部拓荒。”

“久而久之,他带过去的人,在当地已经组建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

“而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村长。”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明明早有预料,但却依旧十分突然的事情。”

“朱元章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随后,朱元章北伐成功,将元朝赶回到了漠北。”

“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久违的和平,来临了。”

听到这里,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不是因为长期被外族侵占的中原终于回到了汉族人的统治下。

而是因为……

“天呐,这也太残忍了吧。好不容易收回失地,岳家的后人却没能亲眼见证。”

“我真的哭死。太心疼子良了,明明可以举枪杀敌,却被现实所迫,扛起了锄头。”

“他后来去收复的开封看过吗?”

“对啊,至少会代替岳将军,去看上一眼吧?”

……

观众们,都想知道,岳子良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然而……

“不知道。这本传记上,没有记录相关的内容。”

“只写了明朝官员到访后,得知岳子良的所作所为,上奏皇帝。”

“一年后,皇帝下来了封赏,将岳子良带领难民开垦的土地,全部赏赐给了子良。”

“这也是这么多地契的由来,足足一万余亩土地,全是岳子良带人一寸一寸的开垦出来的!”

“而实际上,岳家并没有从中赚取多少红利。”

“即使土地使用权归于岳子良所有,他也没有额外向居民收租,只收取了很少的费用,用作村庄建设。”

“等到村落繁荣,后继有人,他就告老还乡,回到了故居。”

“后来也只提到了他七十三岁寿终就寝,并没有说回家后都干了些什么。”

“倒是说了一下岳家后人的情况,有一部分人继续留在了西部。”

“还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中原,想要去大城市里闯一闯。”

“这本岳公中兴传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

孙正讲完后,额头上已经满满都是汗珠。

他年纪也不轻了,又不是职业做节目,做主持的,像这样的高强度介绍,让他感到有些吃力。

不过,他的脸上仍旧带着笑容。

能够通过一些古物,完整的还原一位古人的生平,同时以小窥大,看到当时的社会。

这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然而,观众们却还有些意犹未尽。

他们看到了岳子良前半生的任性,后半生的无奈与奋斗。

这种感觉,就像是认识了一位朋友一样。

他们很想知道朋友的晚年,究竟过得怎么样,想要他拥有一段幸福的晚年生活。

而就在这时,陈梦溪的声音,突然响起。

“找到了!”

找到了?找到什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