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迷当大王的求援信(2 / 2)

加入书签

只可惜后来曹操用离间计击败了马超,马家迅速衰落,直到后来马超投奔刘备,都还多次联络过雍凉的羌族,以图收复雍凉。

如今,雍州陇西的羌王迷当大王主动给马岱发信求援,信中言称曹魏日益压迫羌人,迷当大王欲联合各部,起兵反抗。

欲将曹魏势力尽数逐出雍州,让雍州重归大汉怀抱。

在姜维的认知里,大汉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威慑力是极强的,西汉时期匈奴盛极一时,被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派出大军彻底击败后,大汉的外患便再也没有猖獗到可以威胁大汉统治的程度。

曾有史学家感叹过,说许多王朝到了末端都是积贫积弱,独汉以强而亡,实在是令人叹息。

无论是东汉末年还是到了三国鼎立,周边蛮族始终都被汉家割据势力打得服服帖帖,无论是北面的乌桓、鲜卑、匈奴,还是西面的羌胡、亦或是南面的南蛮、山越。

没有任何一支蛮族势力可以真正威胁到汉家天下。

一方面是周边蛮族被强盛的汉军打出心理阴影了;另一方面也客观说明了无论在军事能力还是军事素养上,汉军都明显高于蛮族。

于是姜维对马岱问道:“这个迷当大王,总共召集了多少羌族勇士?人数过少或无法举事!”

马岱赶紧禀报道:“迷当大王已串联雍凉各部羌人,聚得羌兵十万反曹魏,望大汉可以派出援兵支援,共击曹贼!”

“十万羌兵?这迷当大王的号召力竟然如此之强,竟堪比我整个蜀国了?”姜维有些震惊。

马岱解释道:“信中号称十万大军,实则是把所有部曲人口都算了进去,这其中也包含了老弱妇孺,毕竟羌人游牧为生,做什么都是倾巢出动。”

姜维问道:“马将军,你常年与羌人打交道,据你的了解,这十万部曲中,能战之兵有多少?精锐又有多少?”

马岱想了想道:“羌人男子,皆自幼习弓马之术,部分羌族女子也习的弓马之术,故而能战者,至少超过半数,当有五万之众,但若论精锐青壮,应不超过两万。”

姜维想了想,觉得马岱说得有道理,通常汉人养兵,基本规律是十个个人供养一个兵。游牧民族的动员能力强一些,但论精兵,能到达两成已是极限了。

毕竟供养一个精兵,不但需要年龄处于体能的黄金阶段,还需要衣甲兵器、马匹和给养。

所以姜维判断迷当大王所谓的十万大军,应该和自己当初在南中平定魏狼大王谋反的情形差不多。

看似人群众多,但聚齐起来的人多是一群乌合之众。

即便花鬘从南中蛮族诸部中挑选出的两万精兵,实际上也基本都是一群山民、膀爷。

这类部众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完备的军事指挥体系,打仗一窝蜂,靠的都是一腔热血。

这样子造反,面对曹魏真正的精锐时,往往不堪一击。

哪怕曹魏只派出一万人,只要选一个名将,也足以把这十万人打得落花流水。

况且曹魏的雍州现在还有郭淮、陈泰等一众名将镇守,有十万精兵把守在雍凉各处要害,想要造反难如登天。

姜维觉得,迷当大王还是有几分战略眼光的,至少他对自身实力的认知比较清醒,在没有蜀汉帮助的情况下,迷当大王即便聚集多一倍的部众,也恐难成事。

不过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姜维对于迷当大王这封信也高度的重视。毕竟是在曹魏的地盘里闹事,只要敌人的力量削弱一分,蜀汉的力量便多一分。

姜维觉得很有必要帮迷当大王一把,就算不能打下雍州,至少也要在雍州闹个天翻地覆,然后在收纳十万羌人加入蜀汉。

这个时代,人口稀少,如果蜀汉可以获得十万羌族部众,则蜀国的实力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主意已定,姜维对马岱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劳烦马将军跑一趟蒋琬府,请他速速入宫。我这就去一趟皇宫,与陛下商议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