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回信(1 / 2)

加入书签

吴驹再度回到府上,走进院子,将自己扔在躺椅上,重重的呼出一口气。

他不由得陷入思索中。

既然要售卖纸张,那毛笔必然也是要卖的,自古纸笔不分家嘛。

毛笔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现在咸阳城内已经有许多人开始仿制了,但做工粗糙,远不如吴驹,且暂未成体系,只是小打小闹。

这些人不足为惧,跟吴驹拼他们没那个实力。

既然文房四宝里纸笔都齐了,那墨和砚要不要搞?笔洗,笔筒,笔架,镇纸,墨床,印泥什么的要不要搞?

嘶!

吴驹一下子犯了愁。

这些文具怎么着也有个几十种,可一点都不比茶具少啊!

思索再三后,吴驹还是决定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先放一放,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若是派人把这些文具全部搞出来,光是队伍都要组几十只,想想吴驹都觉得不现实。

或者……选几个相对重要的。或者制作简单的出来。

就这么定了。

吴驹叫来张管家,让他把手里暂时没用的店铺地契拿来。

不一会,张管家拿来一叠两指厚的地契。

这些地契的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吴驹之前买下来但没用上的,有的是求吴驹办事,比如请吴驹帮忙治病,事成之后人家送的,总之就是很多,多到吴驹自己都记不清。

翻看了这一叠地契后,他从中挑出三张连号的。

啊不对,是临着的。

“派人把这三家店铺打通,重新装修。”吴驹将这三张拿给张管家,旋即将另外一摞也给了他。

“明白!装修风格有什么要求吗?”张管家问。

“搞得古色古香一点就行,也给装上玻璃窗户。”吴驹说。

毕竟是战国,房子多是木质结构,好一点的砖木混合,坏一点的土木混合,但只要装上玻璃镜,给人的感觉就瞬间高大上起来了。

把环境搞好是很有必要的,且看结海楼的雅间因为装上了落地窗,现在成了一等一的高端场所,有些人奔着那吃饭就是为了那几扇玻璃窗。

张管家正要离开,吴驹却又叫住了他:“停停停,回来。”

张管家折返。

“再收集一些现成的铅块……顺便买一处铅矿吧,然后再找百来个雕刻工匠。”吴驹大手一挥说道。

“铅矿?雕刻工匠?这个应该不难找,属下派人问问,现成的铅块……家主要多少?”张管家问。

“先来个一千斤吧!”吴驹大手一挥。

他收集铅,为的是搞一项和造纸术同样位列四大发明的技术。

没错!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将一个个汉字铭刻在块上,然后排列组合成完整的句子、段落,最终蘸上墨水印刷在纸上。

宋代的毕昇用的是胶泥,称之为泥活字,之后又有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铁活字,不过效果最好的乃是铅制成的活字,发展到现代时使用的是铅合金。

其实吴驹对一千斤铅没啥概念,但他想,两千年后汉字的数量那可是论万计算,光是汉朝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里就收录了9353个,那战国时代怎么也得有个八千吧,常用字怎么也得有个三千吧。

嗯……这么看怎么感觉一千斤还要少了。

算了不管了,反正都打算买一处铅矿了。

吴驹长出一口气,回到房间里,拿起那摞信,摆上笔墨纸砚,开始写回信。

第一封肯定是给荀子的。

荀子给吴驹写的信用的是绢帛,吴驹则用了信纸。

“多谢前辈关切,晚辈近来一切安好,实则不发售纸,只因晚辈一直觉得造纸术尚且不成熟,所以一直命人研究,并未正式投入生产,前辈来信后,晚辈思前想后,觉得也到了可以发售的时候,已着手生产,相信前辈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楚国看到纸。”

“至于万金难购,纯属讹传,难以买到仅仅因为产能低,出现在市面的数量少,于是一纸难求,纸由草木制成,造价并不昂贵,是士人甚至百姓黔首都可以承担的起的价格,晚辈发售之后,也会致力于让更多士人买得起纸,让更多百姓读得起书。”

吴驹写完,看着自己这番话,满意的点了点头。

思索一番后,他又在加了一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