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义务教育(1 / 2)

加入书签

“这科举制,好!非常好!”

子楚先是对科举进行了绝对的高度评价,但旋即又话锋一转:“不过寡人要好好考虑一下。”

吴驹对此感到并不意外。

科举制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子楚认真考虑是对的,如果子楚现在拍桌子就要搞,吴驹反而会劝他三思而后行。

别的不说,想搞科举制,那可是要砸世家贵族的饭碗,要和他们对着干的。

古往今来,每一次变法都意味着要破坏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其中的风险让子楚都为之忌惮。

“至于这个义务教育。”子楚叹了口气:“也好,但寡人下不了这个决心。”

吴驹在上面写了什么建造大量的学校,义务教育的教材完全免费,光是这一笔支出就足够子楚思虑再三了。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吴驹平静的说。

“寡人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但这看起来甚至比实施科举制还要难。”

“但它比科举制还要完美。”吴驹说。

子楚皱眉:“说说你的见解。”

吴驹从一旁的茶盘上拿来三个杯子,排成一排,指着它们三个,分别说道:

“举荐制和世卿世禄制,科举制,义务教育。”

“在我看来,它们是一个发展过程,同样也是我们要走的路的三个节点。”

“实行科举制,意味着颠覆举荐制和世卿世禄制,为的是从民间选拔人才,为国家带来大量的可用之人,但大王,臣要问你,现在民间真的有人才吗?”吴驹问。

“……”

子楚一下子愣住了。

有吗?

答案是:没有。

很让人难以置信,但确实没有。

吴驹这一问一下子点醒了子楚。

科举制对现在的七国来说,并没有那么美好。

虽然老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但民间哪有这么多高手。

现在的百姓是愚昧的,至少六成以上不识字,识字的人里还有六成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等寥寥几个字。

而科举制的意义就是从民间提拔人才,民间都没有人才了,还提拔个锤子啊!

吴驹将第一个茶杯倒扣过来,说道:“科举制想要实行,第一个要做的,是轰碎贵族的围墙,打破知识禁锢,让平民百姓拥有获取知识的渠道。

唯有这样,才能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可选之人,才能给科举制实施的土壤,否则,所谓的科举制就是个站不住脚的软脚虾。”

听完这一席话,子楚完全明白了吴驹的意思。

“那科举制呢?为什么你说义务教育比科举制更完美?”子楚连忙又问。

“科举制依旧很容易滋生腐败,并且依旧很容易被贵族封锁向上的渠道,而义务教育做的更绝,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大王,臣且问你,如果所有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能获取相同的知识,那贵族还是贵族吗?”吴驹问。

子楚摇摇头,下意识的说:“如果是这样,贵族就很难永远维持自己的地位,因为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和贵族相同的地位,如此长此以往,就完全不存在所谓的世卿世禄了。”

说完这番话,子楚茅塞顿开:“所以,科举制的本质是打击贵族世家,而义务教育的本质,是灭了贵族世家?”

“对。”吴驹点点头:“义务教育要做的更绝,所以它一定是发展的最终形态。”

不过……吴驹突然有一点感触。

如果说世卿世禄制,说贵族,其实王室就是最大的世卿世禄制受益者和贵族啊。

但这一点,他并没有在子楚面前说出来。

“还有一点,大王,如果让你选择科举制考试的项目,你会选择什么?”吴驹问。

“这还用想吗?礼乐射御书数肯定要考啊。”子楚下意识的说。

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君子六艺,放到现在来说,和后世的语数外政史地生一个性质,必修课。

吴驹摊手:“那您有想过这六门科目最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吗?”

还没等子楚说话,吴驹竖起了两根手指:“文臣,武将,就这俩,更直白的说,就只有文臣。”

为什么不说武将?因为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堪称鸡肋,也几乎没有什么武状元能高升、当上大官、做出大贡献的。

起码吴驹能想到的就只有唐朝名将郭子仪一人。

“朝廷需要文官,但大王觉得,国家光有文官就够了吗?”吴驹问。

“不够。”子楚果断的说:“士农工商,缺一不可。”

吴驹点点头:“如果只有文官,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您总不能指望文官个个十项全能吧?”

“你不就是吗?”子楚笑道。

吴驹也笑了,露出一嘴大白牙:“我是极少数。”

他继续说:“那本子里你都看了吧,孩童入学后,历经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基础知识,最终考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从事各种各样的人,为社会输入多元化人才,这也是义务教育的一大好处。”

子楚点点头。

经过吴驹这么一说,他算是彻底明白了。

一条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子楚脑海中初步构成。

“义务教育就是最终形态了吗?在义务教育之上,是否还会有更优秀的模式?”子楚连忙又问问。

吴驹长出一口气,摇了摇头:“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有个叫鲁迅的人说,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果路还有新的终点,那我们至少要先到义务教育这个起跑线。”

子楚点点头,表示赞同。

“但如此说来,有这么好的制度,寡人却无法任用?”子楚皱着眉头说。

闻言,吴驹笑了笑:“不就是打破这知识封锁,让百姓也能读得起书嘛。”

“不就?”子楚听到这两个字,忍不住摇摇头:“谈何容易?”

吴驹拿起那个本子,翻了翻,听着哗啦啦的翻阅纸张的声音,他说道:“大王只要有这个心,我就能办到,纸张这东西,不就是能让百姓读得起书的突破口吗?”

子楚眼睛一眯。

有道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