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只做朋友好吗?(2 / 2)

加入书签

胡乐把张楚再次拉到了昨天一起喝酒的路边摊,他请张楚吃烧烤喝酒。胡乐以为“失恋了的”张楚,这一刻最需要的是他这个兄弟的安慰和大醉一场。

“楚哥,来,喝啊,都说一醉解千愁!多喝几杯,有什么事能过不去的?”胡乐先闷了一杯啤酒,然后催促张楚,“奇怪,就这么一会,你哪里找来的一张报纸?别看报纸了,喝酒!”

几杯啤酒下肚,又撸了几串涂满了辣椒粉的臭豆腐,张楚再次拿起了那张报纸。

这是一份1998年6月12日的《常陵市经济快讯》,报纸眉页上还有市图书馆的收藏印章和一枚小巧的报签。

报签上打印着一行小字:停刊前最后一期。

这是一份两年后就会停刊的市级报纸。张楚手上的这份,就是两年后最后的一期《常陵市经济快讯》,本应在七八年后被市立图书馆收藏。

这份报纸分四个版块,头版是国家的经济政策,二版是省里的经济大事。

头两版的内容,没有引起张楚的兴趣。

让他感兴趣的是第三版的市里经济报导。而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居然提到了一个人。

远丰公司董事长,郑严,也就是郑磊的爸爸。

“五月二十三日,在市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远丰、欣送、途平三家客运民营企业,成功收购了沅江机械老厂名下的二十三台中巴车。桃郡县至常陵市的客运交通,又将迈向一个新的局面。记者采访了远丰公司的董事长郑严先生......。”

这是一篇回叙型的报导。

这篇报导,不光提到了全市从96年八月开始,客运业民营连营政策的落实情况。也把沅江机械这个国家大厂迁址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二十三辆中巴车的命运做了详细的介绍。

张楚很敏锐的关注到了几个关键内容。

市区到县城的四车道会在两年后建成通车,这会极大缓解原来拥堵不堪的市县交通情况。

坐落在桃郡不远的大三线国企——沅江机械,已经开始全厂搬迁往铁路系统更为发达的城市。而挂着本地牌照的二十三辆中巴通勤车,已经对沅江机械失去了作用,正准备向外打包出售。

在这篇报导中,被记者采访的郑严提到。其实他早在96年秋天就盯上了这批车子,但是沅江机械却不愿意零售,只肯打包出售。这些中巴车是95年初才更换的一批新车,购入价是16万5,沅江机械开出的打包价是13万一台。

郑严根本吃不下,而且当时的沅江机械还不接受本地银行提供的贷款和本地单位提供的担保。

这些车一直到了九八年都没能打包卖出去。

在市里的斡旋下,沅江机械终于松口,同意了三家民营企业联合购买,市里的银行为这笔交易提供了贷款。

只不过到了九八年,客运业发展很快,导致国内各大中巴厂家的生产线都在排队。市面上的现车价格一路暴涨,这些二手车的价格也从13万一台变成了17万一台。

“楚哥,看什么呢?一张报纸有什么好看的!来,再干一杯。”

张楚若有所思的放下了报纸,举起了酒杯。

“乐子,你说郑磊家里是不是就靠着他爸的那七八辆中巴发财?”

“他家能不发财吗?”胡乐瘪瘪嘴,“都说他们家的车子最黑!去年到市里去的票价才五元一个人,他们今年就涨到了九块!另外三辆跑市里的车根本不敢跟他们抢客,只能捡他们漏下的客,他们的司机和售票是真敢打人。我还听说,最近他们远丰还出了一种新法子。半路停车不开,想要继续开就要每人再加三元,太不是玩意了!”

张楚听了不怒反笑,一个决定隐隐在他的脑海里开始成型。

今天秦叶的话虽然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他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法接受秦叶对自己的疏远。尤其是他怀疑,前世妻子灵魂也沉睡在此时秦叶的身体里。

他不可能会放弃追求秦叶,也不会允许任何人妄图捷足先登。

秦叶选择郑磊作为她的合唱伙伴,张楚用膝盖想就知道,这肯定是郑家对学校的公关到位了的原因。此时的秦叶才十七岁,老师们的建议对她的影响实在是太大。

张楚一口喝干了杯中酒,淡淡豪情涌上了心头。

他下定了决心,准备正式把郑家父子当做这一阶段的“对手”。

他会立即动员自己老爸,也介入到客运业中去。

沅江机械那些要打包出售的二手中巴车和下个月就会出台的客运民营连营政策,就是最好的介入契机。<!--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