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效命(2 / 2)

加入书签

后得刘枫,包括孟达三次相请,舍不得家眷,不愿迁来滇池,为刘釜效力。再遇到了刘枫这个同样性格直爽之辈,二话不说将之及全家绑了过来,便是于数日前在匠营安家,且因之技艺,被评为大匠,成建也无多少好脸色。

随即看到家人皆于身畔,加上军匠营之所,安生环境不错,于大匠者,更有丰富财物供给,待遇于吕氏中相比,丝毫不低,成建抵触心里稍减。

而今之见刘釜这位比吕氏族长名气还要大之人,与之不仅亲自相见,恭敬有加,嘘寒问暖,但问之家庭,并以解决子孙入学,为吏诸事,这让便是年过半百的成建老眼即有泪花。

“罢了罢了,吾等匠工,本于大族人物眼中,多以为贱业尔!能得此间刘将军如此恩遇,家庭之于无忧,吾便以安生,拼着这把老骨头,多做一些弓弩如何?”

军匠营的其他匠工,尤其非安夷之地走出之匠工,多者比成建感触还要深。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可与儒家抗衡之墨家即不断衰弱,伴随着的工匠地位之下降。

汉之于国朝,以农立国,以士治国。

而今,刘釜不仅重新正视他们这群匠工身份,便是尊重。

随后,在一应匠工的围绕下,刘釜参观了匠营内的锻造之所。先是在看了蒲氏父子负责的刀剑之铸造地后,他来到了成建负责的造箭之地,心态上的改变,让成建一改平日之严肃,非常详细介绍起了弓箭建造诸事。

当下之于工器,便是匠工技艺,多源于《考工记》所书,成建却之不亏为弓器大家,从稳定性和射程多方面出发,于弓箭方面多有改良,刘釜甚至还看到了“瞄准器”。

这让刘釜不得不感慨,蜀地人才济济,猛将、谋士、匠工者,无有缺乏,可叹益州牧微弱,不会用人,致使大量人才流失,亦无发挥能力之舞台。

他刘釜于南中,自当聚才而用之。不愁才人不多,而愁不能尽其用也。

在面对刘釜称赞时,成建连连摇头,道:“老朽之以技艺,不过拾人牙慧而已。若论弓箭之长,不论南中,即是蜀内之地,当以郭达郭君之为先也!”

郭达?

《四川通志》有载言:昔武侯南征,命郭达造箭于此,其炉犹存,故名打箭炉。时有青羊绕山而行,夷人不敢轻至。

传闻郭达为造箭神手,一夜打箭三千,此中所记或有夸大,但也恰恰说明,郭达于箭矢方面之能力。

今为成建推崇,可见传言非虚。

此中人杰,亦当聚之于手下匠营。将来行兵士,弓箭为利器,自不可缺也!

刘釜战于旁侧,趁机问询道:“不知此间郭君何在?成公可能引荐一二?”

成建面带微笑,颔首道:“将军有命,吾自当从尔。君之当下居于临江,吾与之书信一封便是!”

刘釜深深一礼,道:“便有劳成公!此外,我上次偶得几幅弓弩建造图纸,还想请成公参详一二!”

随之,亲卫两两幅图画,得到了成建手中。

成建见罢,双手颤抖,即是一双老眼瞬间瞪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