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防线坚固(1 / 2)

加入书签

“我想我们可以放弃守桥,把部署在马头村附近的兵力全部撤往运河以南,然后以马头村为依托,用冰雪在距离运河一里之外布下迷阵,一万步军全部携带弓弩埋伏在阵外,五千重甲骑兵入阵,金军若大举来攻,骑兵与之周旋,弓弩手则对迷阵内的金军发动覆盖攻击。如此这般,纵使四万金军全来,只要再派一军支援,堵住金军退路,他们撑不过两个时辰。”

明复提出要求,众人沉思片刻之后,一将官将临时想到的破敌方略迅速说出。

“这到是一个办法,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我们撤回运河南岸,就等于是给金军布下了一道陷阱,如果他们真敢来,就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他们不来,与我们而言除了拿不到军功,也没有太大损失。”那将官话音落下,马上就有其他将官附和。

“手边的军功怎么能不要,就算金军不去马头村,也得把他们引过去。我觉得不能在阵里等,完全可以分出一支军队引诱金军追击,让他们主动追进马头村提前布下的阵地。这样一来,主动权可就全在我们手里了,这场大功劳其他人也抢不去。大家觉得呢?”

“这就对了嘛,军功怎么能不要。既然有机会将金军歼灭,对战场的控制权就该掌握在我们手里,毕竟这支金军本来就是冲我们来,还占了我们的大营,不亲手灭了他们,兄弟们可咽不下这口气。马头村南岸布阵,以小股部队引金军入阵,待所有或是大半金军入阵后,再切断他们的退路,我觉得完全可行。其实早就该这么部署,而不是把军队部署在运河北岸等他们来进攻。”

一众将官纷纷对这个引金军入阵的方略表示认同,有些人虽有补充,但都逃不开这个大体范畴。

见众将官思路基本统一,暂时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明复便适时结束了对此事的讨论。

但对于马头村要不要调整部署,他没有给出具体定论,一旦调整马头村部署,很可能对整个战局部署产生影响,此事还得与大元帅杨丛义商议,毕竟如今的整个战局都是杨丛义亲自策划部署。

杨丛义策划如今这个布局,就是为了全歼四万金军,消灭燕京城防御生力军,与此同时又尽量减少己方兵力损失,以免拖累攻陷燕京城的进度。

杨丛义之前已经跟明复通过书信讨论过关于这个布局的细节问题,马头村是重要一环,所以是不是要调整部署,明复不能私自定夺,还得请示杨丛义。

第二天一早,明复将修改后的马头村防御方略飞马送达杨丛义。

杨丛义接到明复送来的方略后,并没有马上给他答复。

调整后的方略是否能有效阻止敌军逃离暂且不说,如果将宋军从运河以北撤往南岸,将马头村外的那座桥拱手让给金军,金军必起疑心,不论如何引诱,金军大部队也会贸然渡河入阵,另外金军如果反过来将那座桥守住,那么在马头村附近布阵的一万五千宋军将被阻隔在战场之外,到时候金军以集中兵力的优势,很可能在某一个点冲开缺口。

对通运大营内的四万金军,杨丛义的策略便是困,困到死为止,不给他们任何逃离战场,获得补给的机会。

不久之后,杨丛义传令明复不得将马头村守军调往运河以南,应坚定不移的部署在运河以北,以完好的马蹄桥为诱饵,引诱金军向马头村方向进攻,在马头村以北截击金军,另外重申此战作战宗旨,即能远程拒敌,则不得近距离与敌军厮杀,尽量避免无谓伤亡。

当天接到命令,明复便召集众将宣布北伐大元帅对此战的指示。

同一天,杨丛义命令坚守运河沿岸的将士再次将冰墙加高加厚,一人高的冰墙厚度达到四尺,同时将两道冰墙之间的距离缩减到三尺。

一天后,又令将士在两道冰墙之间的空隙后面又筑一道冰墙,杨丛义对这道冰墙的要求是可移动。

可移动的冰墙在荒野雪地上只能滑行,又不能地面结冰连结在一起,将士们为此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最终还是在天黑之前完成了任务。

而金军在通运大营内休整等待了两天后,金军统帅完颜希正终于等到了斥候送回来的消息。

综合六七个活着的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得知金军大营已被宋军占据,营内物资也全部落入宋军手中,未见他们有将物资、战马运走的迹象,对岸宋军数量预计在三万左右,分驻河岸和大营,大营内的宋军数量估计维持在一万人左右,除此之外,宋军还有一支骑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分批驻守在大营和河岸附近,随时可以支援河岸或大营。潮白河大营内的宋军也已经调动,其中一支军队渡河西进,相信已经与金军大营内的宋军会合,另外一路沿潮白河南下,已到香河附近,还有近一万人马留守大营。

通过这些消息,完颜希正很快判断出,宋军已在金军周围三十里内部署了至少七万大军,借用潮白河和运河将他们团团围困,宋军的意图逐渐暴露,那就是想一口吃掉四万金军。

如今金军在通运大营内虽然还有吃有喝,但身在宋军包围之中,与燕京方向消息断绝,久在此地与宋军对峙并不是好事,若宋军另外调集大军全力围攻燕京城,则燕京危矣!

那么如何跳出宋军包围圈,组织反击或是返回燕京城?这个问题在完颜希正脑中环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