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灵位塔,抗秦史。(1 / 2)

加入书签

百家祭坛是六国想要谋反建造出来的秘密基地,这句话用来概括这个地方简直再合适不过,因为这本来就是它建造的初衷。

六个青铜大鼎里头都没有东西,只有一层厚厚的灰垢,证明它以前曾经被人们使用过。

“祭坛,祭坛,我知道了, 这塔,该不会是灵堂吧?”

蚩灵略微思索了一下,蚩家寨也传承了上千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寨子里也有祭坛和灵位阁,只不过没有这百家祭坛这种规模而已。

那个时候的人们重规则和礼仪,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丢不得, 一切以先人为大, 所以对于死去的人,比现在人们悼丧的程序要繁杂得多。

李安绕过这一排青铜大鼎,径直朝前面的黑色高塔走了过去。

说是高塔,其实高度也不过就十几米的高度,比起外面的那些高塔要低了很多,主要是这山洞就这么高,所以最高也就只能这样了。

石头做的台基差不多一米高,抬脚踏上石头台阶,短短几步之后就到了这塔门前。

“这塔,为什么是四层?”扎西仰头看着面前这塔疑惑的说道,这塔同样是底部大越到上面越小的规格。

之所以他说有四层,是因为一列有四个小小的拱洞,所以这是一座四层塔。

不过这才是让他好奇的,XZ的寺庙有很多,塔也有很多,所以他对这类型的建筑比较了解。

因为据他所知,塔一般都是一三五七单数层,基本上没有双数层的塔。

“单阳复阴, 这是座阴塔”李安看着这塔轻声的说道,华夏的塔,都是单数塔,基本上没有双数塔。

而在天竺文化一开始传进华夏的时候,就有双层的塔,虽然大多数塔也是单数层,但也有极小一部分塔是双数层的,双数层的塔,是阴塔。

塔这个建筑,本就是从天竺传过来的,华夏在此基础上稍微有做修改,而眼前的这座塔,应该说是一个天竺与华夏的结合体。

双层数是极少数的阴塔,里头供的不是佛,而是鬼魂。而每一层六个小门,这是华夏塔大多数的塔的拱门数量,象征着六道。

也有四个门的,象征四圣谛, 八个门的是八相之道, 十二个门的代表十二因缘, 开多少门,是有规矩在里头的。

蚩灵又一次猜对了,这塔,就是用来当作灵堂用的,里面供的,都是死人。

“咯吱……”

李安轻轻的推开面前的塔门,木头之间的摩擦产生一种尖锐刺耳的声音,塔门很小,仅供两个人并排过去的宽度。

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如同冷气一般吹得蚩灵寒毛都立了起来,厚厚的棉袄仿佛抵挡不住这股寒气,吹得她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死者为大,嘴碎如蚩灵这丫头,这个时候也不敢再大声说话了,怕扰到这里头安息的灵魂。

地上铺满了厚厚的灰层,门被推开形成的气流在这小小的塔内肆虐着扬起弥漫在空中,一股阴湿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蚩灵连忙抓住李安的衣角,她已经习惯了这个动作,只要稍微有点不对劲的,立刻贴着小锅锅准没事。

里头很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手电的照射下,眼到之处,全是白绫。

梁上系着的白色丝条一根一根的垂下来吊在半空中,给这小小的空间平添了不少诡异的气氛。

丧服制度虽然说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正式确立的,但是早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戴孝的习俗了,李安打小的记忆里,周围有人死了都会布置灵堂披麻戴孝。

那个时候还没有棉布这种东西,贵族穿的是丝绸面料,老百姓穿的是粗布麻衣,平常时候基本不会出现白色的衣服,只有在死了人之后,才会见到白色的丝绸。

白色向来代表着圣洁,在家里头死了人的时候,贵族会身穿白色的丝绸衣服,老百姓们买不起一整套,买一点点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一般挽在袖子上和戴在头上,表示对死者的尊敬,白绫么,向来都是和死字挂钩的,古代皇帝赐个三尺白绫给你,就是要你自个儿自杀的意思。

这满屋子的白绫随着开门的气流轻微晃动着,还真有这种拍鬼片的即视感。

石头堆砌起来的平台上摆放着一个一个的灵位牌,上面写着的字不多,人的名字在正面,后面一般刻的是生辰八字和死亡日期。

没有长香,不过有用过烛火的痕迹,那个时候葬礼复杂,复杂的不是需要什么太多的物件,复杂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礼节。

“李牧,这第一个的名头就这么大的吗……”

李安看着面前的这块灵位牌轻声的呢喃道,这是赵国的文字,没想到这第一个的灵位牌,来头就这么大。

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这首诗,用来概括这个将军的功绩,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

为首者,便是这李牧。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