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逆风翻盘(二合一加长)(2 / 2)

加入书签

说实话,沈忆宸没想过成国公朱勇会出现,因为自己目前这番举动,在外界眼中就是自寻死路得罪王振,唯恐避之不及。

以成国公朱勇堪称冷血无情的理智,此时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与自己做切割。反正一个没入宗谱的婢生子,并不能真正算作成国公府之人,为之站在王振的对立面不值得。

但朱勇终究还是来了。

人就是这样,对方如若无情冷血到底,反倒还没这么多复杂情感跟想法,就按照利益至上的原则行事就好。

一旦有了利益之外的情感产生,那么就会变得优柔寡断。

目光的对视仅仅只有一刹那,成国公朱勇就转身朝着宫门内走进,留给沈忆宸一个高大的背影。

就在成国公的身影消失在长长门洞的时候,又有一辆马车停在了宫门前,从车头处悬挂的会昌伯府号牌,就能得知这是外戚会昌伯孙忠的驾乘。

马车门帘掀开,会昌伯孙忠跟他次子孙绍宗,一同从车上下来。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即进入宫门,相反孙绍宗还一步步的走到了叩阙士子面前,拱手满脸正气的说道:“诸位同仁,在下乃会昌伯之子孙绍宗!”

“今日听闻大司氏遭受荷校之刑,身为六馆学子,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宗师受辱?”

“在下不才,与父亲大人一同进宫面见太后,定当尽我所能仗义执言,为大司氏正名!”

孙绍宗这一番正气浩然的发言,立马让在场许多士子激动不已,会昌伯可是皇太后的亲爹,有他出面拯救李时勉的成功率将提升许多!

“孙兄此举真乃雪中送炭!”

“孙兄浩气长存,当为吾辈楷模!”

“今日孙兄高义之举,在下莫不敢忘,文人风骨就当如此!”

各种感激、敬仰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孙绍宗不但自己冒着得罪王振的风险,还把会昌伯都给拉了进来,足以让人动容。

听着各种恭维话语,孙绍宗长鞠一躬还礼,不过在低下头之后,他看向了最前面的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笑容!

他跟会昌伯孙忠能出现在这里,其实压根就与李时勉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纯粹是外出办事,偶然得知了士子们叩阙鸣冤,并且带头人是沈忆宸罢了。

本来这种风险极高之事,孙绍宗是没打算参与进来的,哪怕博得名声也得不偿失。不过在回府路上他看到了成国公府马车,正朝着宫门方向疾驰而去,他瞬间就明白成国公朱勇出面了。

有了一位大明国公挡在前面,那么紧随其后出头的风险就会低许多,至少王振要记恨的话,也得从朱勇身上开始吧?

只要声名收益能超过风险,那么此事就可行,所以孙绍宗立马改变主意,调转车头与会昌伯孙忠也往宫中赶来,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一幕。

至于进宫是否真的奏请皇太后出面,还得看局势如何,要是王振退缩妥协了,那就稍微提一嘴,趁机分一杯羹。

如果是成国公朱勇处于下风,那干脆就当无事发生,会昌伯孙忠进宫不过是看望女儿罢了。

这笔买卖,堪称稳赚不赔!

看着孙绍宗嘴角那炫耀的笑容,沈忆宸如何能不知对方抱着怎样的心思?

不过此时此景之下,就算明白他也不能做什么,甚至是期望会昌伯孙忠能尽快进宫,帮朱勇分担一些压力。

毕竟无论孙绍宗打着什么主意,会昌伯皇太后亲爹的身份是实打实的。王振再怎么权势滔天,他的根基也是建立在皇权基础,是不敢过于得罪皇太后的。

“诸位过赞了,事急从权,在下先行一步!”

说完之后,孙绍宗就潇洒转身,与会昌伯孙忠一起步入宫门。

看着这副景象,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笑容,他感觉真是讽刺不已。

同时也明白了,为何明末党争会演变成祸国殃民的地步。就是当道义的至高点,被一群功利的伪君子把持后,下层读书人再怎么强调文人风骨,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此时的奉天殿内,明英宗朱祁镇手中正拿着沈忆宸的奏章,王振陪侍左右。

“先生,此封上疏你怎么看?”

明朝很多陪伴皇帝长大的太监,都被皇帝称之为“伴伴”。但王振不同,他在朱祁镇的心中不仅仅是陪伴,甚至还有着严师跟严父的感情,所以从始至终都尊称王振为先生。

王振脸色神情有些难堪,这封奏章呈上来前,其实是先经过了他手,才被朱祁镇看到。

看到上疏的第一眼,王振是一种震怒心情,不知哪来的小小解元,居然敢质疑咱家的刑罚,还向皇帝告状,简直活腻歪了!

但是看完奏章的内容之后,王振情绪就逐渐变得复杂。因为这与他之前想象的告状完全不同,通篇并没有指责自己的地方,甚至都没有多少帮李时勉鸣冤的段落,更多是讲述身为一名学子,愿意替大司氏受罚的拳拳之心。

王振也曾身为过师长,甚至哪怕现在,他在明英宗朱祁镇面前,还扮演者亦师亦父的角色。

所以他能够感同身受,并且心中还有些羡慕,身为师长有此等学子尊敬厚爱,夫复何求?

另外对于李时勉的惩罚,王振下达之后其实内心里面,隐隐也有些后悔的。

毕竟这种欲加之罪与莫须有没多大区别,完全是为了出心中一口怨气,强行去定罪羞辱对方。

更何况对方乃国子监祭酒文人宗师,如今诸生叩阙,有激起事变的风险。到时候天下士子暴乱动摇国本,就连皇帝都保不住自己,恐怕会得不偿失!

本就有些后悔的心理,再加上戳中了师者身份的软肋,此时王振面对沈忆宸的奏章,不再是愤怒报复的心态,更多生出了一股愧疚之情。

“万岁爷,此事是奴婢疏忽了,并未严查事实真相就贸然定罪。”

“如今看到沈忆宸上疏中的赤子之心,不由心生愧疚,还请万岁爷责罚。”

王振果断选择低头认错,不过语气中,却没有丝毫电视剧中宫女太监得罪皇帝后的惊慌失措,相反颇具一种义正辞严的感觉。

这就是王振能达到如今权势的原因,那就是他让明英宗朱祁镇对自己,除了依赖之外,还有着敬畏之情!

可能很多人听到皇帝对太监敬畏的说法,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就是如此,哪怕王振后来搞出了土木堡之变,让明英宗被俘,大明差点没亡国,朱祁镇都始终没有放下对王振的这份感情。

因为明英宗幼年丧父,是王振陪伴着他长大,客观上填补了“父亲”这一身份的空缺。

从小王振就对于明英宗很严格,利用家国大义限制小皇帝的玩乐之心,全权掌控了朱祁镇的生活起居。

并且各种教导小皇帝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旦出现不听的情况,就告状给当时的太皇太后张氏,让她予以严厉的训斥。

久而久之,就让朱祁镇养成了事事都要经过王振同意的习惯,产生了一种畏惧心态。

但是光畏惧是不够的,古人云敬而远之,明英宗进入青春叛逆期后说不定还会恨王振。

明代后期张居正跟万历皇帝就是反例,从最开始的尊重跟畏惧,到逆反跟憎恶,最后开始疯狂报复,差点没被下令开棺鞭尸。

这点王振就做到非常好,背后严管小皇帝,但在朝臣面前,却教导朱祁镇如何树立君威跟驾驭群臣,让明英宗不至于感到憋屈,丧失天子的尊贵感。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膨胀到要领军去塞外打仗,王振的宫斗手段堪称大明顶尖。

“先生久居宫中,偶尔出现失误也情有可原,不必过多自责。”

明英宗朱祁镇,完全没有怪罪王振的意思,相反还帮他找借口开脱。

“万岁爷厚爱,老奴真是受之有愧!”

说罢,王振匍匐跪地,眼中还一副饱含热泪的模样。

就这手段,后世张居正输的不冤,毕竟他可有着真正的文人风骨,哪怕面对皇帝都做不到如此卑躬屈膝。

见到此景,朱祁镇也赶紧起身过去搀扶,好言安慰道:“先生何必如此,这并未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朕立即下一道圣旨释放李时勉即可。”

“至于这沈忆宸,新科解元尊师重道有如此赤子之心,当广而告之让天下士子引以为榜样,此事就算过去了。”

在宫门前叩阙士子眼中,宛如天塌了一般的受辱大事,放在高堂之上,不过区区小事尔。

这就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就在此时,司殿太监走了进来,跪地通传道:“启禀万岁爷,成国公求见。”

朱勇这时候来觐见?

朱祁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开口向王振问道:“先生,成国公这时候进宫觐是为何?”

“回禀万岁爷,奴婢猜测没错的话,公爷是为了新科解元郎而来。”

“噢,成国公与这沈忆宸又有何干系?”

朱祁镇愈发疑惑了,堂堂大明国公,怎么会跟新科解元产生联系。

“这位新科解元沈忆宸,是成国公未入宗谱的婢生子。”

“还有这等事?宣!”

只见成国公朱勇走入殿内,当看见王振也在后,心中感到一凉。

立马跪地请罪道:“微臣有罪,教子无方,还望陛下看在犬子年少无知的份上,从轻处罚。”

朱勇知道以王振睚眦必报的性格,想要让沈忆宸恕罪已无可能。只有请求皇帝看在他尚且年少,并且自己为国征战多年的功劳上,能从轻放他一马就好。

朱勇匍匐在地,却没有等到朱祁镇的回应,他心中那股不详的预感愈发强烈,王振总不至于是想要沈忆宸的命吧?

就在成国公忍耐不住,准备继续进言的时候,却听到了龙椅方向传来了一道笑声。

“成国公你在说什么教子无方,明明是虎父无犬子。有如此赤子朕怎会怪罪处罚,当引以为学子表率!”

听到皇帝这段话,朱勇满脸懵圈的抬起头,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甚至他看向了王振一眼,却发现对方眼眶有些微红,很明显有哭过的痕迹,肯定是与沈忆宸领头叩阙有关系。

他会愿意这么轻松放过沈忆宸?

就在朱勇疑惑不解的时候,王振躬身向着朱祁镇说道:“沈忆宸乃新科解元郎,要不就御赐他一座解元牌坊吧,也能光大成国公门楣。”

天子御赐解元牌坊?

如果说之前的言语,成国公朱勇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现在他颇有种自己是不是在做梦的感觉。

转瞬之间,王振从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