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招聘(1 / 2)

加入书签

这会的国企境况越发的不好,招聘数量已经少了很多,而私企多数也就在一些普通大学搜罗些人才,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去重点大学办招聘会的私企基本只有徐柠他们这一家。

虽说只有一家,但每次招聘情况都很热烈,一所大学几十个岗位,竞争的却能有几百个。

这么些年过去,在很多学生眼里,征途公司的确实成了第一顺位的选择。原因嘛,简单的很,钱。新员工一年的工资起步就是两三万,稍稍努力一下就有四五万,几年后就有七八万甚至更高,公司现在年收入十几万的都有上千人了。

这收入,加上国内的物价水平,那生活水平自然是极高的。有这么多钱,谁还愿意出国刷盘子去啊。工作个几年,拿着钱都能退休了……以后来的眼光来看,买几套房就退休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趁着招聘,徐柠又去了一趟京大,这次他是去谈合作的,谈定向培养人才的问题。

徐柠希望学校那边能新开设一些专业,选拔一些学生,他这边会提供一些支持,并承诺等毕业后优先录用这部分学生。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番茄小说</a>

徐柠设想的新专业,包括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一类的,其实就是几十年后最热的那几个行业……只培养本科生自然不够,学校最好是能有专门的实验室跟研究团队。

这些研究方向在这年代才刚刚起步,而且进展都很慢,就比如人工智能,九十年代几乎没什么应用场景……对了,几年后会有个深蓝大战国际象棋大师,挺轰动的。但是,依然更多的是宣传意义上的成就,实际上基本没用。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智能发展一度停滞,直到一几年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徐柠当然明白其潜力,这些才是未来,而且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提前多储备一些人才是没错的。设备什么的可以迅速补充跟上,但人才培养,都是几十年才有成果,要是等真正做出来突破成果了,再想培养人才就迟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资金支持都是徐柠个人的,跟公司那边没什么联系。之所以把这些研究内容委托给学校,也是考虑到这些研究方向可能一二十年都没办法实用化,也就高校适合做这样漫长又不讲究回报的事了。

徐柠上午就乘车到了学校,然后就是跟这边的会谈了。其实本来问题也不大,因为资金上徐柠这边会有支持,学校不过是要调一些师资过去而已。对学校来说,这当然是稳赚的事情,唯一要烦恼的只是怎么把一个近乎空白的学科建立起来。

谈完事情已经是中午了,徐柠特意又去学校食堂吃了顿饭。

这会已经是九十年代了,学校跟他当年上学那会自然是有变化的,但更多的是制度跟人的变化,建筑倒还是那些。学生们的穿着打扮明显是比以前时髦多了,面貌更自信,某种意义上,大学生就是观察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毕竟未来终究是他们的。

食堂的饭并不怎么好吃,但徐柠还是吃完了,然后就去公司的招聘点看看。招聘的地方在室外,一片树荫底下,没辙,学校教室都没空调,室内比室外还热。而且教室要上课,那么多人挤过去影响不大好。

出乎意料的,他在旁边竟然又看到了一个招聘点,乐佰式公司的?好像听说过,是粤省一家饮料企业,在行业内算做的不错的。

不过,两个招聘点的境况却大不相同,一边是挤了一层又一层,一边却只有两三个学生停留。

徐柠走过去,跟那边的招聘人员打了个招呼。

“往年没见你们来过,今年第一次来招聘?”徐柠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