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2 / 2)

加入书签

苏羽一声轻笑:“别提南边,小心书没了。还是讲本时空的,大地主们要是觉得风险大,那我就推动朝廷设立一个类似东印度公司那种,只需要入股享受分红就行,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去跟南洋生番打交道,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心动?

其实我之所以选择这种改变方式,而且很有自信能成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明朝立国之前,江南富庶地区,大部分是张士诚的地盘,张士诚这个人为人宽厚爱人,深受他管辖区域内老百姓的爱戴,苏州之战由于得到百姓的支持,竟然持续了整整九个月,高邮之战,全城军民众志成城,凭借一座小城,竟然硬生生挡住了元军百万大军攻城,可见得民心之广。

洪武初年朱元璋微服私访,发现江东的老百姓依然以张王称呼张士诚,于是大发感慨:“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我为天子,此邦呼为老头儿”

恼羞成怒之下,于是有了所谓的“江南重赋”:拼命压榨江南地区百姓,特别是苏州松江地区百姓交的税收,甚至达到了元朝时的三倍,超过了宋朝时的五倍,苏州一地所收税收占到了全国的10%。

所以,只要有更好的出路,江南地区的地主们绝对会毫不犹豫地进行选择,最富庶的地方做了表率,其他地方岂不会眼红?

归根到底,就是要给统治阶层的大部分人看见,南洋是一座闪闪的金山,是无尽的富贵,是无上的军功,是前无古人的功绩,这样大部分人就能涌起征服的欲望,至于少部分人,就让它们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去吧。”

杨平凡彻底服了,“苏博士不愧是博士,以后我就听的你的战略行事了。”

船队一路向西,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名,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喇加王,脱离暹罗国自立。

另一边,陈祖义报告说附近淡马锡岛上盘踞着一伙海盗,专门在海峡里打劫过往船只,收过路费,请求出击把它们剿了。

郑和答应,命令陈祖义协同校官戚斌出战。

果然只有自己人才是最了解自己,海盗出身的陈祖义带领官军打海盗,毫不含糊,以伤亡不到十人的代价解决掉了这个盘踞马六甲海峡,一度跟自己势均力敌的海盗集团。

剿灭掉淡马锡的海盗,这个岛就成了无主之地,苏羽向郑和建议,此地扼守海峡,位置极为险要,为防止后续被海盗侵占,也为了防止周边几个邦国为了争夺此地而引起战火,需要派遣一支明军暂驻这里,镇抚一方,等到返程了再将他们一并接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