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节、历史的问对(2 / 2)

加入书签

读到这篇文章的那些儒生们可没有这种历史情节,他们只当这是朝廷借姜田的嘴向自己下的最后通牒,尤其是张韬在这篇文章之后的批注最为刺眼:天下读书人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这前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哪去了?只因为不想去做就不提了?这些人读的圣贤书都喂了狗不成?更令人刺眼的是,张韬公然宣布推广新学,就是要弥补天下龌龊的读书人所逃避的格物致知,然后要考究学子的诚意正心,这才能问你是否可以修身、齐家、治国,所以只会写八股文的废物绝不能出仕为官,至于今年的最后一场恩科可算是皇恩浩荡,让这帮不分五谷的米虫有个垂死挣扎的机会,也不让皇帝落个不教而诛的罪名。至于以后要想当官,就先给我格物致知去。

“我是一时口快,结果被你抓住机会打出一组连环拳。我就奇怪了,明明你比我还了解这帮人,而且还口口声声说不让我卷入这场斗争,可最后还是被你利用了?”姜田坐在龙书案的前边,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文件,一边抱怨着张韬。

而端坐在书桌后边的皇帝陛下连头都没抬,依旧批阅着奏章:“少废话,那是你自己管不住嘴,朕不用白不用,本想着今年的殿试完毕之后再说这话,谁让你提前了?再说朕找你不是为了这事,那丘田围着半个中国转了一圈,前两天回京之后就上了奏折,洋洋洒洒的几万字,朕早就给你转过去了,看完了没有?”

姜田一听赶紧从一堆文件中挑出一打装订好的奏折:“看完了,也带来了,只能说他看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办法?”张韬这才抬起头,戏谑的看着姜田:“咱俩都知道该怎么办,你指望一个明朝的进士给你说出解决的办法?他就算想步步高升,也不可能为了博得朕的青睐而去得罪自己的同僚。”

姜田听了也是一阵苦笑:“甭管多祸国殃民的陋习,只要是有一群既得利益集团,就甭想轻易推翻他,您是想学咱太祖那样快刀斩乱麻的一刀切呢?还是继续推行循序渐进的政策?”

“咱太祖的做法虽然痛快,而且转型时的阵痛也小点,可是后遗症也不少。循序渐进吧……朕又不怕咱俩都熬不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所以干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乡绅势力不是盘根错节吗?那咱就来个连根拔起,地方官吏不是徇私枉法吗?那咱就格杀勿论。”

张韬说的轻松惬意,但是姜田直皱眉:“您就不能别总想着一劳永逸?我发现你逐渐向朱元璋靠拢了!”

“朕要是朱元璋,还能让你坐在这里?关键是咱要学太祖给子孙留下一个可以改革的好底子,用你的话说若是没有太祖时期建立的工业体系,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世界工厂?”

“可这是在剪农业羊毛的基础上换来的,当时农村的惨样你比我清楚,除了他们更有人@权、饿不死之外,生活水平不比解放前好太多。这还是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工业化的好处,太祖才能推广这种办法,可咱们现在正要建立一个历史上没有过的国家,欧洲也没有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范例,你怎么对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所以朕才以军工和皇产的手段来推进工业革命!关键是要开启民智,就要普及教育,你以为当年太祖为什么要大面积扫盲,所以你现在的当务之急除了完成这次考试的题目之外,还要培养新城市的中坚力量――产业工人。”

“还培养产业工人呢……”姜田从文件堆里翻找出一张报告:“因为铸币厂和玻璃厂的大规模扩建,那点可怜的机械润滑油库存几乎告罄,又因为台风季来临,从东南亚购买油脂的路线也不稳定,你先给我解决一下工业润滑的问题。”

张韬瞥了一眼报告:“朕不是下旨要求广种蓖麻了吗?”

“又犯计划经济的老毛病了吧?今早内阁找上我询问您这是什么意思,我让他们留中不发了,就算咱俩都知道蓖麻油的作用,可是老百姓能理解吗?”

“那你说怎么办?”

“好办,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解决一切!”

起点中文网.qidian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qidianm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