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教育之争(2 / 2)

加入书签

张煌言顿时头大了,要实现官府全部投资免费教育,一琼州府这样贫苦的地方怎么可能支撑的起来。

郑经看出了张煌言的难处,便笑着说道:“苍水先生,做事总是会有困难的,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

琼州府先做计划,普查整个琼州府的人口结构,大概有多少适龄读书的儿童。然后核算一下琼州府还有多少资金缺口,王府给你补齐。”

一听郑经愿意出手帮忙,张煌言立刻说道:“王上此言当真,王府愿意补贴琼州府的教育?”

“绝对当真,不过王府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有丝毫的挪用!”

“王上放心,这笔钱谁敢伸手,臣会砍了他的脑袋。”

对于张煌言这种明显错误的说法,郑经没有刻意去纠正,而是转移话题道:“所有的教材都是密之先生编纂,正好密之先生这段时间在琼州,你们琼州趁着密之先生在琼州这个难得的机会,请密之先生对琼州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

要知道教育搞得好不好,教师队伍质量高不高那才是关键。更何况新式教材,原本的那些读书人再没有经过培训之前,并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张煌言对郑经教师质量要高这句话颇为认同,不然为何会有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却对读书人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却非常的不满,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连当个西席的资格都没有了。

“读书人为何胜任不了教师这个职业?王上对读书人的偏见太深了。”

“非是寡人对读书人有偏见,实在是密之先生编的这套教材,一般的读书人根本就看不懂。”

张煌言把目光看向方以智,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前辈!不知这教材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一般读书人看不懂。”

方以智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王上说的不错,整个教材,除了国文课之外,其他的几门课如数术、格物、炼金(化学)等科目,读书人不经过培训,跟看天书一样。”

“前辈!官府花费这么的钱粮,让学子学习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岂不是在浪费百姓的民脂民膏吗?”

“玄着觉得这些学问没用?”

“晚辈并没有这么说这些学问没用,不过要分清主次,官府还是应该主要抓好四书五经,只有学好这些经史子集,才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人才。

至于其他的学问应该交由那些愿意学的学子去自学,比如前辈这样,这些东西大事无补,不该浪费太多的财力去做这些无用之功。”

郑经最头痛的就是张煌言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君子,他们是真的信奉这些儒家经典,能够真正的做到舍生取义。

与其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的文明相比,华夏几千年经历了多少苦难还能屹立于天下,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张煌言的支撑,他们身上那种宝贵的坚持,能够闪耀整个历史的天空。

可是放到现实中,这样的人最固执,很难回头。比如张煌言已经来到琼州好几年的时间,除了由王府主导的昌化与莺歌海,整个琼州的变化不大。

张煌言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保守,如果说郑经是改革派,那张煌言一定是保守派。对于这样一个在道德上毫无瑕疵之人,郑经真的不希望将他冷藏。

“苍水先生!你有没有想过我郑氏是靠着什么战胜了红毛夷,又是靠着什么拿下了琼州府,而敌人却不敢向我郑氏进行反击?”

“当然是我郑氏船坚炮利,满清拙于水师,只能望洋兴叹!”张煌言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那先生有没有想过这些舰船是怎么来的,读四书五经就能读出来吗?”

“造船自有工匠效劳,何来用读书人?”

“工匠造船没有问题,那为何我大明的造船技术会落后于西夷,以至于现在我郑氏想要对抗西夷还要学习西夷的造船技术。

而我们的工匠大都是大字不识几个文盲,他们并不懂什么叫做浮力、什么叫做长宽比,什么叫做阻力,完全是凭借着经验造船。

苍水先生也见过去年我们缴获的那艘大船,寡人告诉你,这样的大舰在红毛夷的家乡有好几十艘。

而我们连这样一艘大舰都对付不了,完全是用人命去填,直到大船上弹尽粮绝才逼得红毛夷将领投降,我们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啊!

我们若是再不努力追赶,有一天西夷就会驾驶着比这船还要大几倍的大船打到我们的家门口,到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