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7章听课(2 / 2)

加入书签

“嗯。”

云墨答应一声,弯腰掀开了门口的玉米杆。

果然,地面上没了结冰。

“福伯,福伯,这玉米杆可以收起来了。”

云墨看到福伯快步走来,大声的开口吩咐道。

“好嘞,我这就让人收起来。”

福伯答应一声,转身去安排人手去了。

“公子,早上想吃的啥?”

云雀甜甜的开口询问道。

“昨晚不是吩咐过了吗?留几条鲫鱼炖鱼汤,对了,你这丫头,最喜欢吃鸡蛋糕了,让厨娘炖四碗鸡蛋糕,让若兰姐姐也尝尝。”

“好的,公子。云雀这就去告诉花婶和兰婶。”

小丫头一蹦三跳的往厨房走去。

回来后,直接带上长孙皇后,直奔庄子最居中的一座房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还未靠近那间房屋,云墨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长孙皇后,自然听懂了,这是出自论语的内容。

乃是孔夫子,赞扬弟子颜回的经典语录。

长孙皇后心里颇为惊讶。

她万万没想到,云墨会在云家庄给孩子们,讲解论语。

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子李承乾。

在承乾六岁那年,李世民便在秦王府,请来了唐代大儒孔颖达,教导承乾儒家文化。

科举考试,只从隋朝开创先河以来。

所考试内容包含四书五经。

四书,也就后世熟知的《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虽然科举考试,涵盖了四书五经,不过,每届的科举试题,出处最多的当属《论语》。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船说</a>

当时只有六岁的李承乾,被孔颖达教导一个月后。

李世民便考校承乾的功课。

当时长孙皇后也在身边。

李世民考校的第一个题目,恰恰便是这段话。

承乾回答的虽然不甚完美,不过,也让李世民非常高兴。

毕竟一个六岁的孩子而已,能解释的过去,就已经很不错了。

长孙皇后嘴角带着微笑,边回忆,便跟随云雀一起前行。

等她回味过来的时候,人已经站在了教室里。

“若兰姐姐,坐下。”

云雀抓住长孙皇后的衣角,用极低的声音开口说道。

二人肩并肩,坐在了教室的最后面。

长孙皇后,快速打量了一眼教室。

里面有三十多位少年,年龄从背后看去,很难辨别。

桌椅都是整齐划一的,所有的少年端坐的整整齐齐。

这让长孙皇后,心里越发显得高兴起来。

“刘忠尚。”

随着云墨话音落地。

一位居中的少年郎站起身来。

“你来解释一下,刚刚这句话的意思。”

“师长……”

“孔夫子说,颜回真是一个大贤人啊,用一个竹篮盛饭,用一只瓢盛水,颜回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感受到快乐。”

少年的回答,让长孙皇后惊讶的张开了嘴巴。

而,更让他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刘忠尚,颜回为何会苦中作乐,孔夫子为何会如此赞扬与他?你以后又要如何向颜回学习?”

这个问题,即便是长孙皇后本人,恐怕也难以给出正确的答案。

于是,长孙皇后开始认真的准备倾听,那少年的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