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把汉奸批臭(2 / 2)

加入书签

“他们的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将是祸国殃民的,第一次金虏索粮时,王时雍、徐秉哲、耿南仲就直接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城内百姓商户;第二次是积极响应投降/条约,为金虏收刮金银,投献美女,筹粮筹款。”

“汉奸们的罪行必须要予以清算!”王建军斩钉切铁地说道。

“凡是出卖祖国,甘当汉奸走狗的民族败类,最终绝无好下场。汉奸们的叛国罪行,将永远记录在华夏民族的史册上;汉奸们的名字,将牢牢地镌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想想后世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国民大会二次会议上的伟大提案: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

这是界定汉奸的最基本标准。

当年汉奸卖国“视降敌为保民,称亡国为和平”的陈词滥调,后世居然成了为汉奸翻案的借口和依据。

后世有汉奸学者竟以“民族劣根性”,“个人生存需求为最高需求”,“出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出发,则那些汉奸的选择也不那么不可接受”,等汉奸理论为借口为汉奸翻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汉奸理论和汉奸文化。

王建军深刻剖析,这是儒家读书人的软弱性和百姓被长期压迫产生的奴性。

这些性格特征必须深入批判和摒弃。

晚上掌灯时分,高尧辅带着揭批汉奸的亢奋情绪回到府中,门子来报:

“三少爷,河东河北宣抚副使折彦质大人已在府中等候多时了!”

“知道了,请延至书房相见。”

高尧辅给出了友谊,书房相见是一种尊重和亲密。

书房中,折彦质和高尧辅相互拱手执意。

“贤弟百忙之中拔冗相见,足感盛情,愚兄感佩!”

折彦质一句话就把关系拉近了。

“仁兄言重了,近期确实很忙,却不敢怠慢仁兄!”

高尧辅深知折彦质将门世家却以进士入仕,振七世之家声,为折氏之冠冕。才兼文武,心存江山。广交游,所知多一时贤臣名士。

足见折彦质底蕴深厚,虽任河东河北宣抚副使败守黄河,但其所率十二万军武并非折家军嫡系,所以黄河之败非战之罪。

真正的折家军此时仍掌握在其叔父折可求之手,远在西北;复兴军高层曾对折彦质颇为赞赏。

以折家大宋西北长城的底蕴,折彦质必能再次一飞冲天。

否则,高尧辅怎么会去烧折彦质的冷灶,都是千年狐狸还谈什么聊斋啊!

“多谢贤弟恭维!”折彦质拱手。

“年后复兴军将用兵西北,小弟深知折家世代忠烈,兵精将勇,遂极力推荐仁兄,不知仁兄可有意乎?”高尧辅言语间就顺水推舟把人情揽在了自己身上。

“多谢贤弟!”折彦质再拱手,但心里明镜一般,不过应有的礼仪却不可废。

“能得贤弟极力推荐,折家必竭尽全力相助复兴军攻略西北,不负贤弟力荐之诚。”

“折家之忠烈和折家军之精锐必能为复兴军器重,仁兄无虑。”高尧辅肯定了折家之能,转移话题:

“此事暂且不谈,昨日小弟所言之事,仁兄意下如何?”

“贤弟,此事愚兄无需考虑,若是舍妹能获唐长官青眼,那真是天赐良缘。”折彦质拱手,“你不知道就舍妹择婿一事,可是愁煞了家里一众兄长,多谢贤弟!”

“仁兄不必谢我,这是姻缘巧合啊!复兴军不喜小姑娘,寻常人家姑娘及笄之后均已许配人家,去哪能找20芳华佳人为偶啊?更兼不要缠足女子!”高尧辅笑着道。

“小唐与我交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意与令妹竟是天作之合。”

“确实是天作之合!愚兄明日修书回家,好叫家里及舍妹得知!”

折彦质很开心,有些急不可待。

【作者题外话】:日更六千,任务完成,求收藏求好评求票票。

各位看官请把金票银票投在本章,谢谢!

从明日起,每章字数调整为2000字,每日三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