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格物院的大会(2 / 2)

加入书签

“不断地有名词出现,意味着在不停地创造新的东西出来。这说明宋国在不断地创新,这欣欣向荣的气象,你能看得到吗?在故国,我们拜占庭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罗马死气沉沉,犹如墓地。其它地方,法兰克、德意志、西萨拉森、卡斯蒂利亚、阿拉贡、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到处都是战火。”

说到这里,岳卓群盯着坐在对面的罗培嗣,神情郑重地说道:“在大宋三年,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真正的文明是博采众长、吐故纳新。只有不断保持着包容和创新,才能持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罗培嗣嘴巴张了张,最后无奈地说道:“虽然我觉得你说得很对,但对于我们拜占庭来说,毫无用处。它现在最要紧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听到这里,刚才十分激动的岳卓群觉得浑身的力气被抽走了,只能无力地坐在椅子上,黯然无神。

格物院院使苏携亲自来迎接岳卓群。

“岳先生,苏某有失远迎,无礼,无礼。”苏携先唱了一個无礼喏,客气地说道。

“这位是罗先生吧,贵客贵客,请都请不来的的贵客。罗先生,请随便看。这次大会实际上只是同业同好们的一次聚会和交流,不要拘束,千万不要拘束。”

“苏院使,请问许司业呢?”岳卓群客气了两句,问起另外一位好友,璧雍大学左司业许临。

“许兄去招呼其他人了。今天来的人特别多,招呼不周,还请岳先生和罗先生海涵。”

刚说了两句,就有人来请苏携,说尚书省左仆射张公带着几位尚书联袂赶到。

苏携不敢怠慢,只能告罪了几句,匆匆离去。

岳卓群带着罗培嗣随意观看起来。

这里是琼林苑的公共场所,崇理大会堂,十分宽敞,各院各大学举办大型活动,都在这里。

进入到左边大堂里,这里陈列着格物院所属各研究所和璧雍大学各学院的研究成果。

走进去就是几大农作物研究所的陈列区。

农为国本,这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格物院直属有东南、中原、西北、西南、中南、东北、南海七大农作物研究所,每所下面还有若干个分所。

七大所就是七个展区,展出的成果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人分成不同的人流,在徐徐流动着。

展区里有高产水稻、抗旱小麦、耐寒水稻以及仙境三大宝—玉米、红薯、土豆(马铃薯)本地化的良种;有固沙七宝:沙棘、沙枣、胡杨、梭梭、花棒、柠条、骆驼刺;有宋国出口拳头产品-棉花、桑树、茶叶改进的良种以及新兴的产品;有各种改良的水果果种;有牛羊马改进的良种...

在这富丽堂皇的大堂里,时不时听到几声牛叫马嘶和羊咩咩声,确实有点怪异。但是到处游走参观的人群不以为然,反而兴致勃勃地围着那些或跟海外良种杂交优化的牛羊,或多区域种类混合优化的马种,指指点点,搞得这些牛羊马十分不好意思。

*《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