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大宋储君选拔守则(2 / 2)

加入书签

大喜鹊道:“内官也不清楚官家会什么时候放了主君。不过小公爷说....”

“小公爷说什么?”

“小公爷说,让老太太和大娘子无需多担心。如今立储的事,谁人没聊过,只不过最近陛下心情不怎么好,正巧撞枪口上,按着官家脾性,最多关上两三天,然后当面训斥几句,再罚几月俸禄。”

王氏疑惑道:“小公爷真这么说?他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盛老太太道:“小公爷经常进宫,对陛下的脾气比我们都了解,既然这么说了,那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王氏还是有些不放心,“万一是小公爷说的安慰话呢?”

盛老太太瞪了眼王氏,“你就不能往好的地方想,是不是你官人真被罢官了才舒心?!”

王氏慌忙摆手,她脑子又没坏,盛紘真被罢了官,她也得跟着过苦日子,两人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这个蠢儿媳。

盛老太太挥挥手,让王氏赶紧去把家里的篱笆扎紧了,免得被人钻了孔子...

次日一早,王立冬正准备出门时,被皇帝派来的一个内官截住,“小公爷,官家有请。”

十分钟后,跟着内官来到了文德殿的右偏殿中,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盛紘,对着当今行了一礼,“学生齐衡拜见官家。”

皇帝老儿指了指盛紘,“地上跪着的,衡儿你可认识?”

王立冬点头道:“认识,是学生的姨夫。”说着对着盛紘也行了一礼。

盛紘尴尬的微微点了点头。

当今官家道,“盛大人刚才和我提了一个挑选储君的办法,‘择贤而立’。给两位王爷分派任务,看谁完成的好,就立谁当太子。听他说这是你想出来的主意?”

看了眼垂着脑袋装死的盛紘,王立冬点点头道,“是学生说的。”

皇帝道:

“哦...!盛大人说的有些笼统,衡儿可有细致的方案?”

王立冬询问:“陛下,如今大宋一共有多少位宗室?”

“上半年我看过册子,太祖太宗加上涪陵王(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弟)三脉,现今记录在册的宗室子有4128位,想来这几个月又添了不少。”

“既然是选大宋未来储君,兖王和邕王能争,其他4126位也是陛下的亲族,宣祖(赵匡胤亲爹)的子孙,也应该让有志者参与进来。”

当今的手不禁一抖,‘嘶’,手中多出的几根白须...

跪地上的盛紘有些目瞪狗呆!

怎么感觉和青楼选花魁娘子似的.....

太儿戏了吧!

王立冬要是知道他的想法肯定会嗤之以鼻。

这方案是有些荒唐,而且真要这么干了,后遗症非常大,可经不住皇帝他中意啊。

官家瞥了眼盛紘道,“盛大人觉得衡儿的提议如何?”

盛紘偷偷瞅了眼王立冬,小声道:“微臣见识浅薄,还需回去翻翻史书...微臣担心万一参与的宗室太多,短时内可能无法挑出合适的储君....”

见皇帝看向自己,王立冬胸有陈竹道,

“陛下,要是参与的人数太多,那就参照科举考试的方法进行选拔即可。

第一步,文选。

作为储君,才华不用进士那么高,但秀才的水准还是需要的,否则奏折都看不懂....这么一来差不多能刷下一大半宗室。

然后是武选。

不求能征善战,但起码有纸上谈兵的能力,以后和大臣们商量军国大事时,也不会被牵着鼻子走....每人进军营操练半年,再进行相关考核.......

第三,县衙观政

大多宗室子弟都没处理过政务,所以需要锻炼处理政事的能力,把通过武选的宗室安排至京畿附近的各处县衙观政...一年后再进行考核,通过者领取陛下分派的任务,等到了规定期限,陛下再给考核者打分,分数最高者就是大宋储君。”

皇帝面露犹疑,“按照衡儿的想法,等最终一轮考核完,起码要两三年时间,时间有些长了。”

换源app】

王立冬撇撇嘴,真要嫌时间太长,你腿抖的那么欢快干吗!

“这期间,陛下还需安排好监察和考核官员,防止宗室们作弊....”

当今眼神就是一亮!

这个好。

以后要是哪个大臣再敢逼着他立储,就扔去做考核官,不是想要储君吗,这些人中就有未来的太子....

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后,官家和王立冬再唠了一阵嗑后,就朝他和盛紘挥了挥手....

盛紘跟着王立冬走了盏茶工夫,就来到了皇宫外,见到不远处停着的自家马车,再瞧了瞧身前的小公爷,好几次动嘴想解释一下,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对于盛紘的纠结,王立冬根本没放心上。

他既然敢在公开场合说出来,就不怕官家知道....

而且盛家的男人,全是利己主义者,但凡遇上事情,都会考虑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至于其他人是否水深火热,他们是不会关心的,不要说王立冬这个远亲,就是亲爹亲妈也照样舍弃。

盛紘如此,盛长柏和盛长枫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盛长柏和海氏刚结婚,海氏向婆婆王若弗敬茶时,王氏就训了几句,虽然有些摆谱,但不算刁难,盛长柏却立即接过话,替海氏撑腰解围。

王若弗看到儿媳妇海氏日子过得太舒坦,就借着儿子读书辛苦为由,给他送了两个通房丫头。

盛长柏转手把两丫头送给了自己的父亲,理由是父亲赚钱养家更辛苦,更需要人照顾。

海氏肯定感激涕零。

这么好的丈夫天下少有!

可王氏的脸面,可是被儿子扔地上,踩了又踩!

至于原因,一是盛长柏需要海氏娘家在官场的支持。

海氏,号称“一门五翰林”,是出了名的清贵簪缨世家。海氏的父兄皆在朝为官,家里不知出了多少进士举人。

反之亲娘王氏的娘家,王老太师去世多年,家里的顶梁柱王氏的亲哥哥,也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官。王家已经没落了,对他的仕途根本帮不上忙。

加上他是王氏唯一的儿子,得罪了就得罪了,能耐他如何?!

那些夸赞盛长柏是绝世好男人的女观众们,要是哪天自己的亲儿子给自己男人送上二奶三奶,不知道还能不能竖起大拇指来....

<!--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