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这交流真是被你俩玩明白了!(求订阅~月票~)(2 / 2)

加入书签

但仔细一想,其实也没说到底哪nb了。

表面上好像夸的是奥地利。

但总感觉夸的是自己。

而且,从格鲁伯个人看来,这夸奖很受用,没有冒犯的地方。

如果单说奥地利,实际上,在1945年往后,才真正的构建了一种同德国人分离的民族身份。

但他们成功了。

选择与历史和解,以文化驱动,在战后重建中成为了非常不错的一个国家。

之所以选择与奥方交流,原因也正是如此。

奥方靠着自身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靠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到了很多事。

华夏的文化底蕴不用说,实际上,无论从时间,民族,以及统一性,认同感上,都要远超奥地利。

但这不该是自大的借口。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国际舞台背景下,华夏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确实做的还不错,但不够,而且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成的效果。

向奥方学习,学习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所以说《诗经》,便是因为......诗经中记载的一些诗歌,实际上是要与乐配套的。”

“诗书礼乐,是当年社会高层必要掌握的技能,文化,审美,礼仪,这些东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

“只是年过久远,音乐难以保存,而且时间太久了,数千年中,就连语言的读音也难以考证,只能靠现存方言与古籍的蛛丝马迹中,去尝试着还原。”

李少杰带着奥方乐团的人走着。

阐述着独属于华夏的历史。

“诗乐舞,这些东西本就是一体的,代表了古代东方的审美,而这些东西,也代表了一种礼仪......”

“在我们华夏,对于音律的开发是自成一脉的,虽然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但很多技巧上却殊途同归......”

这不同于西洋音乐的发展脉络,让格鲁伯一行人如痴如醉。

格鲁伯早就知道,东方的这个国度,音乐与西方的体系完全不同。

并且,也早就做过一系列的研究。

对于李少杰所说的东西,很是了解。

但再了解,也是从国外得知的。

很多细节,很多思想哲学,很多理念,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用法,肯定是没有李少杰到位的。

而李少杰这一行人就简单了。

学学人家奥地利对音乐产业是如何运作的。

这便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

音乐承载着人类的美好。

如西方文艺复兴,打破宗教束缚的枷锁,解放人性一般。

东方的音乐,也承载着独属于东方的韵味与美学。

近些年,对于“古曲”的挖掘也一直都在做。

但实在是太费劲了,不能说是难如登天,只能说是大海捞针。

“几十年来,我们中奥两个文化强国,于文化上进行深度合作!一直保持着友谊!”

“并且,我们将继续合作!”

“这一定会成为国际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话音落地,李少杰伸出手来。

“让我们一起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格鲁伯激动的伸出手。

但周围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绷不住了。

好家伙!杰哥!你真的就不掩饰了!

这口号都让你给喊出来了!

“好!”

“好!”

“好!”

捧跟一如既往的敬业。

而老格鲁伯也逐渐失去了自我,开始进入到杰哥的节奏中。

此时,格鲁伯感觉,能来华夏交流,见一见李少杰,真的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了!

这架势。

真就好像如果条件允许,自己恨不得连金色大厅都要送给杰哥。

......

众人经过下午的交流,当晚便下了一顿馆子。

私人交流性质的。

文化战略上怎么走,那都是听大老的。

自己这边就是提提建议。

真正需要自己做的,是搞好文化内容上的质量。

聊一聊过阵子的比赛,评委的一些事宜,以及关于合作的作品设计,场地需求等正经事儿。

忽悠归忽悠,喊口号归喊口号。

但不能一直往死里忽悠。

事实证明,忽悠的同时也做实事的话,这成果可不只是1+1。

在李少杰好一通忽悠的乱锤之下,迅速拉开切实的业务,效率极高。

而且,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最大的话语权与极大空间的决策权。

比赛还好说。

如果是合作举行音乐会的话,选曲,整个演出流程设计等多方面问题就会涌现。

到时候,必然会是有主导的一方与配合的一方。

以往的交流中,主导的一方往往是东道主。

不过,这一次,为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在金色大厅中的演出,李少杰必须要求手握一个主导权。。

并不是独裁,或是以身份压人。

而是希望许多主导方面的思路,可以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来。

但这样也极其容易喧宾夺主。

所以,在前往金色大厅准备之前,早在比赛开始前的这个阶段,自己就要把一系列的事情处理好。

反正,不能忽悠就再想办法,能忽悠就忽悠一下呗,万一呢。

结果没想到,格鲁伯这一行人的抵抗力有点低。

还真就给“忽悠”成功了。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口号一喊,再加上个人魅力,以及文化的厚重,还真就给格鲁伯搞定了。

对于隐隐之中,李少杰在主导的这种事儿,格鲁伯完全没有任何抗拒感。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迎宾音乐会过后,双方的各种合作也依次展开!

首先便是军乐团的一系列交流。

在青少年的音乐比赛筹备过程中,军乐团率先开展交流,干脆利落。

军乐团,接待,司礼是其重要职能的一部分。

从音乐上来说,可以说这是管乐团,或者说,是管乐+一部分打击乐形成的乐团形式。

只不过,和李少杰与格鲁伯这边,倒是没看到军乐团的人。

在领导接见外宾领导的那边,军乐团是要负责担任礼仪部分的。

属于是系统分化的一次非常有序的交流。

在之后,自然是会有重合的部分。

但一开始,还是会各自领域去进行交流,这样以免乱套。

大家任务都很重。

除了杰哥和格鲁伯。

这俩人凑到一起后,开始研究整活的事情了。

说真的,李少杰一个人异想天开也就算了,但能拉到格鲁伯一起异想天开......

双方达成共识,于是这就变成了“巧妙的交流形式”。

这形式便是......

在之后的深度合作中,除了李少杰精心准备的曲目以外,还会让杰哥去指挥维也纳爱乐,反过来让格鲁伯去指挥民族乐团。

作出这个决定后,几乎全员都惊呆了。

纷纷劝慰“大老三思啊”!

毕竟,与一个陌生的乐团合作,还作为作品的灵魂----指挥。

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的随缘了。

多少带点任性。

但没办法。

杰哥和格鲁伯觉得好玩。

而且指挥本来就是这俩人。

汇报上下点功夫,两人“沆瀣一气”下,这事儿虽然离谱,但也定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交流”属实是真让两人给玩明白了。

<!--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