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虽赊 第三章,十个皇帝,九个求长生(2 / 2)

加入书签

“啊?”忘了什么了?低着头,我一边喝着粥,一边将朦胧的记忆来回折腾了几遍,可就是翻了个底朝天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忘了,困惑着怎么才能将这事儿给糊弄过去的时候。

她突然一拍脑袋,“是我错了,是我错了,是我忘记陛下宣旨的时候二小姐已昏睡不醒了。”

“什么旨?”碗中白粥瞬间索然无味,我将碗推到一边,很认真的看向她,“你跟我仔细的讲讲。”

之后的半个时辰里,孟夕把关于我昏睡后所发生的一切都依我命的,仔仔细细的跟我讲了个遍。

大概情况就是,景明帝要人试的药被掉了包,所以即便是制药的那个太医,见到了昏睡的我,一时也是束手无策。

覃妁长于边关凉州,自小又体弱多病,长至十八岁也就近些日子才与外人来往,就连孟夕也是三年前才到她身边的。

所以,覃妁的记忆里有关于当今陛下景明帝的寥寥无几,我唯知的几点还是现在孟夕跟我讲的。

她说和先帝衍文相比,当今陛下可谓是难得的明君,他虽继位仅五载,但却已将先帝手上那个濒死的国家救活。

于内百姓安康春耕秋种,于外驱除小国,边境可至七百里。

孟夕还说,景明帝仁和慈悲,继位五年从未发过火。

除了半月前的那场宫宴。

也就是我孤身赴宴,并且替君试药的那场。

塍国建朝于今不足百年,所任君王也不过三个,我除外,死于继位大典,终究不算礼成。

礼不成,便也就不算名正言顺。

寥寥的三个君王似乎都有一个通病——爱药。

当然,爱药的原因各有不同。

晟武帝爱药是因为衍文喜欢,爱屋及乌,爱子之爱。

而衍文喜欢便只因长生。

说到这的时候孟夕满眼气愤,熊熊怒火呼之欲出。

我倒了杯水,反安抚她,“不气不气,他不是都已经死了么,可见也没福,你个活人何必和死人过不去?要不,喝点儿水?”

将杯子塞到她手中,她握了握杯,继续反问我,“二小姐,是不是在君王的眼里,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

这话不好答,但却也不能不答,我看着她溢出眼眶的悲伤,不禁紧张起来,她这样难过的问出这样一句话,莫不是…

她的父母莫不是是被衍文帝杀害的?

覃妁的记忆里,有关孟夕的不多。只讲三年前,是覃妁的大哥覃尧把她领入府的。

孟夕跟着孟朝从小一起在边关长大,是个孤儿,所谓孤儿,便是无父亦无母。可天底下哪有生来便无父无母的人,除非,是后来他的父母死了,无奈间成了孤儿,这样的人,凉州城的覃府里每年都会入很多。

可那些人的父母都是死于战场的,死因有迹可循。

他们痛恨的也只有战争和边关外的北朔。

像她这样痛恨衍文帝,是独一个。

扶着额一阵头疼,尹平羌给我选的是个什么人啊!人际关系简单的不选,怎么就偏偏选了个这么复杂的人了。

我低头踌躇酝酿了半天企图打马虎眼的过关,可一抬眼碰上的却还是那双眼。

我抬起手,靠到她脑袋边上,轻轻拍了两下,“乖啊~不想了不想了,总归他死了,而我们却活的好好的不是?”

她被我的话一下子激的掉了眼泪,“啪塔,啪塔”一滴接着一滴,愁的我双眼发蒙。

又小半柱香后,她终于由雨转晴。

我顺势给她空了的杯里续上温水,“要不,再喝点儿?”

她望着我,捏着杯子“噗”一声笑出,“二小姐这再喝点儿再喝点儿的,莫不是在劝酒?”

酒?我微蹙起眉,想着古文里说的借酒消愁,点了点头,“喝酒也行儿,都说酒能消愁,你如果实在是烦的不行,那就喝点儿吧!喝大了头,闷着被子盖头一睡,明天就又是快快乐乐的了。”

“不过,你这酒得等会儿再喝,你事儿还没跟我讲完呢!讲完了再喝,不迟,不迟哈”

“咯,咯~”孟夕笑的没了边,撮了两口水,润了润嗓子后,道,“二小姐,哪有你这样的姑娘啊,你都不劝我的么?”转了转杯子,她又道,“还劝我喝酒,你这都是跟谁学的啊!”

“我这样的姑娘?”哪样的姑娘?活了这么多年,倒还没怎么听过别人评论我,一时来了兴趣,双手托举着下巴,眼亮亮的盯着她,“我~哪样的姑娘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