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李斯进献督责术(2 / 2)

加入书签

申不害曾说:‘拥有天下的人,要是不懂得纵情享乐,恣肆承欢,就是拿天下当作自身的枷锁。’这种君王,是因为不懂得利用严刑峻法来督察责求属下和百姓,却愚蠢的为天下人卖命,就像唐尧和禹舜。他们根本就不懂得申不害和韩非高明的治国之术,反而把天下当作自身的桎梏,这就是他们不知道督责之术的过失。

韩非也说:‘慈祥的母亲,会有败家的子弟;而严厉的家庭,却没有剽悍的奴婢。’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能否用严厉的家法来整治处罚罢了,所以商鞅制订法令时,把随便向路上抛下火种的人都要判刑,更何况是犯了重罪的人?韩非还说:‘虽然是几尺布帛,有些人看见了却想据为己有,于是产生了偷盗的思想。可要是加重了刑法,就是百镒黄金摆在他的眼前,既是像古时候的盗跖那样的大盗也不敢随意地攫取。他还说‘刑法不严厉,那些跛脚的母羊也会爬上山顶随意地啃食青草’,这是因为羊毫无顾忌的缘故。相反刑法一旦变得严厉起来,就连古时候善于跳跃的楼季也不敢轻易的跃过城墙去偷盗,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君王就应该独断专行,切实地去推行督责之术。比如说处罚犯人一定要重、要狠,这样天下的人就不敢冒犯法令了,所以说治理国家像慈母一样溺爱孩子,而最终惯坏孩子的办法应该马上停止,而去执行圣人的言论。

现在还有一些人经常在君上面前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这会使君上失去物质享受的乐趣,所以这种言论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而那些禀性刚烈,还敢以死来诤谏的臣子就是自讨没趣的家伙,君上就应该远离他们。只有君上能独自驾驭属下和万民,就能显示出君上的尊贵和权威,而只有这样的明君才能够独裁和专断国家大事,所以君上的权力也就不会落在属臣的手里。君上能独断专行,就能堵塞进献假仁假义道德的途径,断绝臣子信口胡诌朝政的非议,困厄烈士尽节的行为,淹没别人的聪明才智,这样也更能发挥君上决策大事的能力,像这种雷厉风行的君王,才可称得上是懂得申不害和韩非的心术,而使商君遗留下来的法令更加完善了。秦国的法令一旦完善,那么天下的百姓还有谁敢去做盗贼呢?所以说三王五帝的治国之术只有贤明的君王才能够效法而且执行,这就是实行督责之术的妙处所在,君王只有这样去做,万事才能够顺心,心中所想才能够实现。

通过以上所述:只有督责之术实行了,全天下的人,包括臣下、各级官吏和百姓,他们一心想挽救自己的过失都还来不及呢,谁还再有心思去作乱?所以说当今的君上应该具备三王的治道,五帝的统术,也就一定能够掌握驾驭臣民的手段了。臣说的话即使申不害和韩非还活在世上,也不会有任何非议,所以说尊敬的陛下,秦国怎么推行‘督责之术’,您可要好好地思考一番了。

二世看完李斯的奏章,龙颜大悦,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秦国不用严厉的刑法,盗贼将会越来越多,于是下诏推行‘督责之术’。从此秦国就实行了空前绝后的恐怖统治,朝廷就把表彰官吏的办法定为:向百姓收税最重的是能吏;按照秦国的法律杀人最多的是忠臣。此诏已出,朝野震动。秦国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把关中的一半人都定成看罪犯,被杀的人就多得无法计算了。他们把人杀死后,还陈尸道旁,也不掩埋,这样整个咸阳就变成了杀人的场所。秦国处决犯人时,还让百姓去围观,以示警诫,这种恐怖的极端专zhi统治就使咸阳变成了一座人间的地狱。

督责之术执行后的几天,二世就问赵高:“此术如何?”赵高高兴地回答:“此术太好了,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啊!”二世也自夸道:“朕是不是亘古以来,首位真正懂得‘法术’治国的皇帝啊?”赵高就夸赞道:“是的,陛下就是第一位。您现在年轻有为,李丞相也是个奇才,若是他进献的督责之术能够全面地实行开,那么陛下和先帝一样,都是人们称颂的伟大君王了!”二世又问:“朕现在很担心山东的事情,爱卿还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尽快地消灭那些盗贼呢?”赵高就笑道:“听说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正在四处征集军队,一旦征集到,就可以派他们去增援章邯,然后大肆地杀戮那些盗贼,他周文、吴广、陈胜这些人也一定活不长了,请陛下放心吧?”二世就说:“好的,让他们就把那些胆敢反上作乱的盗贼们通通斩尽杀绝吧?”赵高便欣然应允。

李斯进献了督责之术,赵高即高兴又担心,他高兴的是推行此术,会使全天下的人,尤其是关中的百姓都会对李斯深恶而痛绝。可他担心李斯智谋超群,如果经常用这些办法来讨好二世,二世就会对他重新倚重。赵高想到这里,就又担心起来,他就准备想尽办法,要比李斯要更加来取悦皇帝,然后挤兑李斯出局。就在这时,他的女婿阎乐正好从陇西郡的上邽访寻到了一个美人,这个女子有西施的娇艳,苏妲己的媚态。赵高就把她献给了二世。二世果然满心欢喜,就让赵高整日伺候在身边。这样赵高就有了再次向皇帝进言的机会。

赵高虽然高兴了,但是他还是担心二世会再次接近李斯。有一天,他就对二世说:“陛下,天子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凡人见不到他。比如说龙,人们都知道它是很神秘的另类,却不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陛下是真龙天子,您就应该像龙一样地蛰伏在朝廷中,不要轻易地和朝臣见面,这就是皇帝自称为朕的真正原因啊!况且陛下还年轻,对外面的事情还未必全都知道。假如您处理错了一件事情,大臣就会瞧不起您,全国之人也就认为您不够聪明了,因此您应该身居宫禁。外面的事情,就叫给我们几个熟悉法令的。若是有奏章呈上来,我们就先替您做个汇总,然后再向您报告。用这种办法来处理政事,既能节省陛下玩乐的时间,还不会在朝堂上发生惑乱视听的事情。”二世本来就不喜欢处理繁冗的事情,他这一段时间,已经被山东的事搅得心神不宁了,现在听了赵高的话,正中下怀,从此就不在朝堂上接见大臣,而是在后宫自顾自的玩乐去了。赵高就把持了朝政大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