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职工医院(四)(2 / 2)

加入书签

那段日子,张伯伯经常带着一帮本科生研究生,在皖南铜陵、繁昌农村一呆就是很长时间,深入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诊治,并且还帮着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着实做了不少事情,为此还受到了省里的表彰。当外科医生是在到厂里后因为工作需要才改行的,不过这一干又成了专家。

白天上班晚上读书写字的张伯伯,日常一日三餐中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到张不伦家和张爸爸赌吃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刚一上桌,两个人就迫不及待往自己碗里扒拉,最后比赛看谁吃的多。曾经有一次,两个人每人都吃了大约有六七十个,吃完以后便开始呼哧呼哧直喘气,撑得坐在椅子上一动不敢动,后来连散步带喝水折腾了一夜。一直到几十年后,两位老人家每次相聚,总会提及此事,双双抚掌大笑,颇有些华山论剑的味道。

张伯伯没事的时候会和张不伦讲很多关于医生的故事,于是张不伦很早就知道了皇帝内经本草纲目汤头口诀还有扁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等。

即使是吃个饺子,张伯伯也能和张不伦来段故事:“宝宝,知道饺子是怎么来的吗?”

见张不伦摇头,于是便缓缓道来:“从前啊,有个人医术特别厉害的人叫张仲景,人们都喊他医圣。有一年他回老家,正赶上是冬天。他看到乡亲们吃不饱饭,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因为天冷都冻烂了。于是呢,他就让他的徒弟们在一个叫南阳东关的地方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做了一道叫祛寒娇耳汤的菜,来为大家治疗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以后,再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剁碎,然后用擀好的面皮包成耳朵样的东西,起个名字叫娇耳,煮熟以后就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个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来的人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于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也学着娇耳的样子,做成里面有各种馅的好吃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吃的饺子。”

刚刚还很虔诚专心致志的在对付碗里饺子的张宝宝,这个时候早已仰头听得目不转睛,还下意识的放下碗,摸摸自己的耳朵,然后就从心里觉得张伯伯好有学问的样子。

张伯伯家的藏书也多,不过上学以后已经不需要听故事的张不伦,还是比较喜欢张伯伯送给他的一本叫《赤脚医生手册》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有的能看明白,有的还是不太明白,但一一对照书上的插图和文字,还是觉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而且很有意思。

这本书张不伦后来看了十几年,遇上不懂的地方,张伯伯也会耐心地给予指导,再到后来张不伦一直感觉这本书简直就是对付各类小病小灾的大杀器。打上小学起有的时候不舒服了也懒得去医院,学着自己给自己偷偷开药,好在命大,竟然全部都康复了。因此张宝宝信心大增,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干了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