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朝堂审问(2 / 2)

加入书签

「是!」

楚墨临走到宫门口,挥了挥手,就有几个侍卫带着五个人和一根柱子进了大殿。

郑达安一眼就看到其中的郑越,趴在地上颤抖着。

「回皇祖父,郑越私自潜逃,路遇杨大人,争执间将杨大人推到了柱子上,一探杨大人当时已经没了气息,便想灭口杨大人的车夫和侍从。」

楚墨临走到柱子旁边:「皇祖父,这个就是那根柱子,上面还有杨大人额头血迹的残留。」

「杨大人如何了?」元帝问道。

「皇祖父请放心,杨大人只是一世情急,急火攻心,再加上撞到柱子,有一瞬间没能呼吸过来,经太医疗伤,已经无碍了。」

「朕记得,因为郑越纵火,伤及百姓,无人死亡,证道司和京兆尹府一起查案,定了郑越死罪。」

「回皇祖父,正是如此。」楚墨临回答。

「回皇上,正是如此。」阮大人也开口说道。

元帝点点头:「那么,郑越此时应该在京兆尹府大牢,为何会出现在外面,又为何恰巧被墨临撞见了呢?」

阮观上前一步道:「回皇上,前些日子京兆尹府出现了两个生面孔,正是郑越被定罪后不久,臣觉得蹊跷,便一边暗中观察,一边禀报了二殿下,二殿下与臣商议,不要轻举妄动,是不是郑公子一案有漏洞也未可知。」

楚墨临接着答道:「这几日孙儿每日都会让人去牢中查看情况,为了查清情况,又不打草惊蛇,于是派人趁夜查看,今晚查看之时,发现牢中之人已经不是郑越,而是与郑越身形相似,前日至今未归家的杨家公子,经查得知是郑越派人前往杨家送信要与杨公子见面,孙儿赶去杨府之时得知杨大人已经出门了,孙儿猜想郑越一定会连夜出逃,便赶往城门阻拦,恰巧遇见二人。」

楚墨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重锤重重砸在郑达安心上,此时他已经抖如筛糠,连滚带爬爬到大殿中央,拼命磕头:「皇上明鉴,皇上明鉴,不是臣,臣想救儿子没错,可是没想用杨公子来替代啊,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差错。」

事已至此,否认是不可能了,这殿中还有端王爷的人,若是想保全端王,便必须得帮他。

他本是只想用一个死囚或者乞丐代替,可是怎么会变成杨少禹,怎么会偏偏被杨大人知道?

元帝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么说,郑卿本来就想用别人替换郑越了?」元帝语调微微上扬,众臣知道皇上这是要发怒了。

郑达安颤抖着,但还没有失去理智:「回皇上,臣只想用一个死囚捞出他,没想用无辜之人的性命啊,臣真的不知道怎么会变成杨家公子啊。」

就在这时,殿中又有一人上前,秦丞相。

郑达安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他知道,秦丞相一定是端王的人。

秦丞相跪下道:「皇上,不如请来杨家公子和杨大人上殿,郑大人毕竟是朝廷命官,不可轻易下决断呐。」

郑越听到这里反而更绝望了,请上杨家父子,只会让他们死得更快啊。

元帝点头:「丞相说的有理,宣吏部尚书杨构,吏部尚书之子杨少禹。」

秦丞相起身退到一旁,注意到郑达安眼中的一片绝望,秦丞相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安心。

郑达安只得规规矩矩跪在地上,此时已是满身冷汗。

很快,杨大人和杨少禹就来了,父子没什么大碍,进来便跪拜在地,看都没看郑家父子一眼。

元帝问道:「杨少禹,可是郑越写信邀你相见?」

「回皇上,正是!」

「信件可有保留?」

「回皇上,信件在家中,臣可以肯定,绝对是郑越的笔迹。」

「你胡说,我什么时候给你写过信?」

「皇祖父,信孙儿已从杨家带来,经过查验,的确是郑越的笔迹。」

「不不不,皇上,臣从未给杨少禹写过信,一定是有人冤枉我。」郑越哭喊道。

楚墨临看到元帝眉头皱起,便将一团布塞进了郑越嘴中,郑越只能「呜呜」地挣扎。

「请皇上为老臣做主,老臣老来得子,却险些被郑氏欺骗,没了这儿子,老臣前去寻找,却差点被郑越害死在外面啊,皇上,求皇上为老臣做主啊……」杨大人一个重重的头磕在地上,声泪俱下。

这一声沉闷的响声停在郑达安耳中,就像是郑家完结的终身。

他绝望地看向秦丞相。

秦丞相上前一步道:「不知郑公子是想去哪儿?」

「秦州老家。」见郑家父子半晌不说话,楚墨临回答道。

秦丞相点点头,对着元帝说道:「皇上,郑越纵火烧毁民房,致五人死亡,多人受伤,而郑大人包庇其子,欲铤而走险,以身形相似的杨家公子为其顶罪,郑越又意图杀害朝廷命官及两个奴婢,这一桩桩,一件件已经决定他们罪无可恕。」

元帝点点头。

秦丞相接着道:「据臣所知,郑大人秦州老家是郑大人的弟弟和老父老母,郑大人乡下出身,一朝高中状元,多年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事全因郑大人夫妇溺爱其子而起,老臣恳请皇上看在郑大人多年劳苦的份儿上,饶了郑大人的老父老母和弟弟一家。」

事已至此,多桩罪责叠加,已经是满门抄斩之罪了,是以秦丞相说出这番话也没人觉得奇怪。

可是郑达安却彻底绝望了,失神地望着齐泰殿里的金柱,从一开始,秦丞相就没想着救他。

把杨家父子叫进来,只是要定死了他的罪,让他秦丞相有机会开口「求情」,只有他知道,他是寒门子弟,老父老母只会种庄稼,拼了全部供他来京城求官。

后来他殿试,一举成为新科状元,到如今官至刑部尚书,弟弟一家也从未要求凭着他的关系走仕途。

他时常补贴老家,老父老母年纪大了,弟弟代他守在身旁尽孝,他可以鱼死网破,但是不能不管老家的父母和弟弟一家,郑氏几十口子人,如今秦丞相这是明晃晃地拿着他的软肋,以老家一家老

小的性命逼迫他啊。

若是他供出端王,端王也不可能会是死罪,到时候只怕他郑家满门都要毁在他手里了。

想到这里,他颓然地坐在地上,秦丞相看这样子,便知道事情成了,于是不再多言。

元帝思忖着处理办法,郑越还在拼命挣扎,郑达安静静地看着元帝的嘴巴,等待着命运的判决。<!--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