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没有船坞(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早就想对株江厂下手的高嵩自然不会客气。

这倒不是高嵩专门针对株江厂,而是这位出生在新加坡,从小接受完整西式教育的技术精英对国内船舶建造技术天生的不信任。

没办法,从小到大高嵩接受的信息就是国内愚昧、落后,到了法国读书后更是如此,以至于高嵩总是觉得国内的总体水平也就比南部非洲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欠发达的南部非洲地区。

这样的水平怎么能完成他制定的港岛航运公司船舶技术标准?

正因为如此,之前港岛航运公司在内地几家船厂下的单子都被高嵩无情的驳回了,理由无一例外都是这些造船厂的技术指标不符合最新的标准。

高嵩横挑鼻子竖挑眼,非要鸡蛋里挑骨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承接港岛航运公司的内地造船厂也不太争气。

内部管理混乱不说,各类技术设备和工艺的使用上也是马虎大意。

人家不较真还能糊弄过去,一旦认真起来,打眼一扫全都是漏洞,再加上高嵩的偏见与刻意针对,自然是将订单一个不剩的全都取消。

而这些取消的订单又被高嵩打包转交给南韩的大宇造船公司,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南韩的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成本上很有优势;二来便是南韩承接了不少来自美国和欧洲的造船技术,整体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说</a>

总而言之是个性价比很不错的选择。

其他内地的船厂都如此,株江厂这6艘渡轮和1艘2500吨的散装货轮也不例外,高嵩也准备打包交给大宇造船公司承建,正因为如此高嵩这次摔港岛航运公司代表团来株江厂,可不是明面上的进度考察。

分明就是过来找茬的,从而以一个外界看上去比较正当的理由取消株江厂几艘船舶建造的订单。

对此株江厂这边自然是心知肚明,毕竟之前高嵩的所作所为,早已通过国内的友商传到株江厂的耳朵里,株江厂这边自然是有所准备。

尤其是温大伟,对此事可以说是格外的上心。

没办法,株江厂造船的成败这一局非常的关键,成了,不说能打出一片天,最起码今后的路会好走些;要是败了,对不起,株江厂的造船之路估计还得再熬个三、四年才能有眉目。

三、四年的时间温大伟可等不起。

因此温大伟一面要却船厂方面加紧对6艘渡轮中的一号船集中力量抓紧建造,争取在高嵩来之前达到准下水状态,一次希望将上述6艘订单做成既成事实。

另一方面便是加强内部管理,改变整个船厂的风貌,以便让过来的高嵩挑不出根本的错处。

可没成想,高嵩上来就直戳株江厂的硬伤——没有船坞,不但没有船坞,连船舶下水的简易滑倒都没有,所以别说张定均始终强调时代变了,就是张定均说破老天,高嵩也是一句话也听不进去,直接一招秒死!

张定均自然是不服气了,还想要解释,却被温大伟伸手给止住,然后便见温大伟看向对面的高嵩:“高先生,我不记得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上明确机载船舶非要在船坞内建造,所以我觉得,您的说法有些偏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