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接着忽悠(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广州知府宋应升出生于1578年,到今年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按照明代官场规矩,六十五岁还混不到正四品就要致仕回家,宋应升在崇祯十六年卡着门槛穿上了红色官袍,也算是仕途坎坷了。

宋应升这个人并不是东林党,只是他与东林党关系紧密,他的老师邓良知是江西新建人,与东林大佬姜曰广是同乡好友,所以宋应升所学偏于心学,对东林党有天然的亲近感。不过宋应升中举后并没有借着这股能量出来当官,而是与弟弟宋应星在乡读书六年,最后科举实在无望在出来做官。

进了仕途东林党的关系就起了作用,不管宋应升对东林党如何,党内大佬还是比较照顾这个后辈的,在崇祯八年至崇祯十六年短短八年里,宋应升从七品知县一跃成为四品正堂,如果这期间没有东林党出力,那可真是见了鬼。

宋应升此人青年蹉跎,人到中年才进入官场,当然知道自己的官职来之不易,所以虽然他对东林党的种种作为并不怎么赞同,但还是为东林党培养了一些新鲜血液,比如以前的赵士锦,现在的姜辛。

广州府五月初接到南都六部联合行文昭告天下,先帝大行新皇登基,宋应升知道消息后虽然感慨世事无常,但对朝中的那些事并没什么额外情绪。与东林党人姜辛不同,宋应升认为既然先帝的太子不知所踪,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正应该挑选一位年长的皇帝,先维持住半壁江山才是正途。

反而是姜辛接到他叔叔的信后心情激荡,大骂马士英等阉党误国,这种败类真应该自觉于天下!宋应升听姜辛如此激动,也跟着附和了两声,他现在对这个朝廷已经伤心透顶,国家都已经这样了,东林党还在与阉党搞党争,看来自己待下去也没什意思。

历史上的宋应升在清军占领南京后,看到国家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毅然辞官回乡归隐。不过在历史大潮下,他个人岂能对抗天命?永历二年,也就是宋应升辞官的两年后,清廷江西总兵金声桓起兵反清,投靠南明永历小朝廷,当时明朝一些遗老遗少趋之若鹜,姜曰广更是被金声桓请出来助阵。作为姜曰广儿女亲家的宋应升也接到了金声桓的邀请,但对明朝已经失去信心的宋应升并没有响应召唤跟去南昌从军。

金声桓反清因为南明朝廷支援不及时,金声桓与王得仁孤军坚持了一年,终于在第二年二月被清军攻破南昌城,金声桓王得仁兵败被杀,姜曰广投水自杀。宋应升接到消息后吐血三升,感觉对不起朋友对不起百姓后服毒自杀。

宋应升与他那大科学的弟弟不同,宋应升是从基层出身的技术官僚,十分了解民间疾苦与各种矛盾,知道到了这个时候明朝已经无力与满清抗衡,但看到天下百姓受苦,他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只能一死了之。

这天宋应升在三堂书房正看着姜曰广的书信发呆,上面详细说明了拥立福王的经过,虽然姜曰广将自己说的忍辱负重,但久于官场的宋应升还是在字里行间中看到了种种利益交换,要不姜曰广、史可法、高弘图这些反对派岂能进入内阁?必定是新皇朱由崧为了团结东林党做出的妥协。

虽然姜曰广在信中将朱由崧骂的一无是处,但从点滴中宋应升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发现这个新皇帝还有些政治头脑的,最起码没有将朝政交给马士英,而是让马士英接着督师江北,而是将朝政交给了东林党这些人。宋应升感觉这个皇帝还是想要干些事情的,如果给皇帝几年的时间,兴许还真能学南宋割据一方!

在宋应升发呆的时候,姜辛带着赵福祥走进三堂书房,宋应升看到姜辛来了,笑道:“元镜,你来了!”这时宋应升看到后面跟进来一个高大的胖子,问道:“元镜,这位是?”

赵福祥赶紧躬身说道:“学生赵福祥,琼州府禀生,得知府周大人保举为监生,见过老父母!”

虽然赵福祥只是一个没有官职的禀生,但宋应升很有涵养,还是站起来拱手说道:“原来是周兄的学生,请坐!”

琼州府与广州府虽然都是府级单位,但周树光只是一个从四品知府,而宋应升可是正四品皇堂,这身份地位可差了老远,现在宋应升竟然能给周树光面子,让赵福祥十分稀奇。

边上的姜辛笑道:“元孔兄,这位今亮兄可不是外人,他是琼州张五坡的义弟,也是石斋先生的记名弟子!”

赵福祥吹牛逼说自己是黄道周的弟子,但姜辛不知道,没办法只好说赵福祥是黄道周的记名弟子,反正黄道周当年在老家讲学,听过他课的学子没有一千也有五六百,称为记名弟子倒也说得过去。

黄道周的名气可比周树光强的太多,宋应升赶紧起身重新行礼道:“原来今亮贤弟是石斋先生的高徒,实在失敬失敬!”

宋应升刚才只是礼节上的拱手回礼,现在可是一躬到地的正式行礼,赵福祥心中十分满意,看来黄道周的名头果然好使,面前这个广州市长也要老老实实与自己平辈论交。

赵福祥咧着大嘴笑道:“元孔兄多礼了,小弟只是听过石斋先生的几节课而已!”

三人重新坐下后,宋应升问道:“今亮贤弟来广州有什么事情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