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奔放的陶丕(2 / 2)

加入书签

估算了下土量,被我分成一大一小量个土堆,在其中较大的土堆中,加入了石英粉。用以烧制日常用具,比方锅碗瓢盆等盛具,以及灯油盏、火折子的圆筒等事物,釉料足,加入石英等矿物质,可以让器物形成玻璃质感,美观而又隔热!

而未有石英粉加入的粘土,主要制作炊具为主,导热性不能太差!这两则有功能性上的差别。

合水揉泥,泥团在胖爷我这双肉中,不断的翻压,变化成不同的形状。这主要为了加强泥粉之间的紧密度,让陶制品成品变得细腻。就像手擀面一样,这样的面团会让面条更有劲道。原理差不多!

胖爷我现在有点还念练泥机,经过长时间的鞣制,感觉我自己的双手已经入面团般柔软,有气无力。

陶艺这玩意,已经从生活中提升到艺术,光工具就有十多种,练泥机只是其中之一,后续还有转轮、碾锟(类似擀面杖)、泥板机、刮刀、修形刀、环形雕塑刀、陶拍、钢丝弓、拉坯机以及一堆上釉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

现在的我,什么都缺,就连一块平整的桌面都没有。临时赶制的泥板,是胖爷我用木刀修平,现在还在旁边晾晒着。紧急的用木棒赶制了一批小工具,包括陶拍、修行刀、跟擀面杖。

印坯、拉坯、泥铸成型法等制坯手段,胖子我现在想都不用想。而今天的制坯法,是胖爷我自创的,集合了泥板、泥条跟手捏成型法。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www.mimiread.com 】

条件有限,我只能将就这来,以泥板法为主,用两根木棒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圆规,弄了一个40公分左右的圆泥板底座。再用绳子量了量底座周长。用木刀切了一个个馒头状的泥块,捏成长条,当然泥条长度要比底座长一点。这里其实借鉴了泥条法的工艺。泥条法到此就可以直接上了。但很容易造成形状扭曲、厚薄不均等情况。

简单把泥条拍成厚薄统一的长泥板,用尼龙绳抽出来的一根小尼龙当钢丝绳用,修整成规整的泥板条,这根尼龙绳也是沙滩寻宝收获之一,但只有短短的两米来长,而且大部分已经起毛。但在此当钢丝绳用,还是蛮不错的。

刷上泥浆,把泥条一层层的往上黏起来,再用修刀修平。底板同样的方法,弄了一个底盖。

“怎么看起来那么变扭,你说你锅不像锅,缸不像缸的,这么给我的感觉,就像...就像老款式木头制的洗脚盆!”

简单的工具,早就了风格诡异的作品。大脚盆,小脸盆,大大小小的泥碗以及一些小零碎,不断从我的手下诞生,以致小屋全被这些玩意占满,无奈之下,再弄了个储物架,才让胖爷我有下脚的空间!

陶丕阴干大致需要10-15天,海岛上的温度较高,我估摸着7天的阴干的时间,还是要确保的。

这段短暂的时间内,土窑的建造,柴火的准备!这一条条的事情,不断的从我脑中跳出来,时间完全不够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