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让楚阳沉默的对话(2 / 2)

加入书签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生活在国内和平环境下的人民,很难想象那守护他们的边疆战士,正在经历着什么。

他们可能需要在西行的列车上站个三天三夜,才能抵达部队;

他们可能顶着炎炎烈日,在漫天风沙的沙漠里,在地表温度60摄氏度的戈壁上,艰难的前行;

他们可能在夜晚穿着棉大衣站岗放哨,体验那瑟瑟寒风,冰冷彻骨的滋味;

他们也可能正在经历一场战斗,战场杀敌,死而后已;

他们永远都忘不了西北边陲的空静和思念家乡时的孤独

边陲冷清,但他们的内心不冷,只有满腔热血,以最高的激扬守卫着祖国每寸山河;

边陲寂寞,但他们的内心不孤独,军民一家亲,常常以热情的姿态为民服务;

边陲苦闷,但他们的内心不苦闷,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触动着每一名中国人。

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国内的环境在一天天的变好,国家在一天天的变强,唯有那边疆艰苦依旧,唯有那边疆的战士依然挺立。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沙陡峭、哪怕艰险困苦,他们始终用青春与热血,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抒写着那份忠诚。

这就是边陲军人

楚阳知道的典型人物就有一个,胡果乔,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胡果乔是内蒙古扎赉特旗人,他主动请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一等战功”。

1980年,胡果乔考入内蒙古林学院,大学毕业后主动参军并入石家庄陆军学校学习。

1985年,总部决定在陆校选派56名学员去前线任见习排长。胡果乔在申请书上写的四条理由,深深打动了首长和战友们。

他的四条理由是第一,我是全中队120名学员中唯一的正式党员,政治条件高;第二,我是全优学员,军事技术过硬;第三,登山比赛我曾获第一,身体棒;第四,我家有兄弟四个,无后顾之忧。

就是这四个理由,最终,胡果乔成为56名见习排长之一。

到达前线后,他主动申请到战区最前沿、战事最频繁、斗争最激烈的阵地上担任见习排长。

那个阵地,位置非常特殊,被我军称为“插在敌人胸前的一把尖刀”,也是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交火异常激烈。

当时,我军所在的阵地非常凶险,三面迎敌,距敌人最近处只有七、八米。关键当时天气炎热多雨,猫耳洞里阴暗潮湿,很多战士都出现了严重的皮肤病,又限于环境,根本没法治疗。

环境恶劣凶险,敌人封锁严密,供给接续不上,胡果乔和战友们只能靠啃压缩饼干、喝雨水度日。

太苦了,当时胡果乔他们既要忍受战区条件艰苦卓绝,又要与敌军作战,还要对付病痛、饥饿、蚊子和老鼠以及毒蛇的袭扰。你能想象吗

但没人无人退缩。

战斗中,胡果乔的伤口感染严重溃烂。上级多次要他下阵地,胡果乔是这么说的“在阵地哨位上我的年龄最大、职务最高,战士们都把我当作可依赖的支柱,我在这时候下阵地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消极影响。”

于是,他用指甲抠出身上化脓伤口中的弹片,坚持不下战场。

按照当时的规定,军校来的见习排长在前线一般不超过30天,但胡果乔在阵地上顽强坚守了77个日日夜夜,和战友们粉碎了敌人上百次的疯狂进攻和偷袭,仅他一人就毙敌9人。在八处负伤最后一批撤下阵地后,他才被送往野战医院。

此时,他还不知道因伤口严重化脓自己已得了严重的败血症,胸口下面的一块弹片已与骨头永远长在了一起。当他被伤员专机紧急送往昆明空军医院抢救,幸运地从死亡边缘上闯过来时,他才知道,阵地上的战友们已经集体为他申请了“一等战功”。

战后,胡果乔所在连队被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荣立“一等战功”,这是56名见习排长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