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助力(2 / 2)

加入书签

袁隽心里生疑,面上并不显,只与相识的孙正打趣了一句:“孙大人,是寻令兄来了?”

京兆尹孙正是国子监参承孙韬的亲弟弟,但二人脾气性格和处世原则完全不对盘,父母亡故后便立即分了家,关系差到京城百姓人尽皆知。

“唉!公主这是在拿臣寻开心了。今日,臣二人是特特来请公主帮忙的。李大人,还是由您来说吧!”

“禀公主……”李樑求人姿态摆得很足,原原本本说起来意。

原来,五日前,京城吉安坊一户民宅遭贼,主家一对老夫妻并其子皆死于宅内,年轻的死者恰是太医院的药侍。京兆府接报后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报到宫内,未免事涉宫闱阴私,顺和帝命内侍司先行查探,几日下来,确认药侍之死与内廷无半点关系,才将案子交还给京兆府。今日上午,孙正在衙内听仵作回报该案查验情况,恰有大理寺属官到京兆府复核案件,听仵作汇报到三名死者致命伤处的情状时,突然似想起什么重要事情,急冲冲跑回了大理寺。不多时,大理寺卿李樑便出现在京兆府,说是年前南海琼州有一名官员与当地一药商满门接连横死,依致命伤的情况判断是同一种凶器所致,琼州地方官员审案不清,抓了个小蟊贼结了案,被死去官员的遗孀告到了大理寺。这两起案件中的致命伤颇为特殊,非寻常利器可以造出,又恰与被害药侍一家身上的一模一样。故此,李樑拉着孙正,带上三起案件的仵作验报一道去了匠造处,想看看能不能找出可以造成这特殊伤口的凶器。让二人没有料到的是,匠造处的官员对此也一筹莫展,又喊出衙内最擅打造刀剑的丁铆匠师来看,结果……

“……丁匠师说他也未曾见过能造成如此伤口的利器,但因曾为公主打造兵刃,知公主于此一道颇有研究,便建议我们来寻公主请教。是以,还请公主不吝相帮!”李樑说完,又是一拜。

其实袁隽听得并不太认真,但知晓了是匠造处的“丁铆匠师”把自己卖了的这一处情节后,心里暗暗发笑:好你个丁卯,竟给主子派起活儿来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丁卯再怎么醉心于冶炼锻造之术、于人情世故上少根筋,也万不至于不假思索便随意将自己顶上风口浪尖,当下便慎重了几分,道:“不想随意画了张图托匠造处打了柄长刀,就得丁匠师这般‘记情’。罢了,既有幸得了二位大人信任,就走一趟吧,只话说在前头,未见得能帮上什么。”

“多谢公主!”

“谢过公主!”

袁隽随李、孙二人到了大理寺,被请至李樑办公之处,大理寺的仵作和京兆府的仵作先后入内,对照验报详详细细地介绍了三起案件死者的伤处、伤口情况和推断的凶器特点。袁隽边听边记边画,却是越来越心惊,及至三张图分别被仵作确认,确乃同一种兵刃,且与大楚常见的、登记在册的利器形制颇有不同。

李樑和孙正原本也没有对安平公主的能力真抱多高的期望,此刻见图纸画出,倒不得不对这位公主另眼相看,但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安平公主的脸色随着作图的进展,肉眼可见地愈发难看。李樑忍不住开口:“公主可是认出这是何兵刃了?”

袁隽并不答话。孙正脑子一转,想到了几日前的四方馆,面上一变,急切道:“公主可是身体又不适了?可要唤医正来看?或是,下官先送您回府?”

“先回府吧!”袁隽拿起一张凶器图,对李樑说:“容我再想想,别有什么遗漏了。”

众人送袁隽离开后,李樑才从孙正的口中得知安平公主在四方馆前曾晕死过去的事,不禁叹道:“听说安平公主家学渊源,擅使猎灵枪,春狩时还曾与萧世子一同猎杀了一头熊,怎的身体竟这么差?”

“李大人,安平公主身体好不好、又是怎么不好的,您若想知道,倒可以问问令千金。”孙正道。

李樑想了想,是啊!安平公主身体为什么不好,和自家掌珠为何早早定亲,不是同一个理由吗?不由摇头叹息。

此时,马车上的袁隽紧紧捏住手里的纸,略暗哑的自语声响起,分明说了六个字:“燕翎卫,手里剑。”

当车驾就快到达袁府时,袁隽忽然扬声吩咐道:“德叔,去留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